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可以帮助招聘人员,避免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的规划和调整、优化、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很多企业在引入新的人才时,都会优先考虑招聘哪些专业知识较丰富、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人才。在新公司投产阶段,需要将生产规模做大(扩大生产基地)、增加新的生产设备及设施(生产线)、建立现代化生产线以及提高员工待遇等需求纳入分析范围,以获得相关资料。所以在正式投产前最好进行人力成本分析,以便在具体选择新设备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数据收集

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数据分析报告。首先针对新公司投产阶段所需人力成本进行数据收集,便于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包括:人员需求、岗位、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等;其次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相应准备:比如将岗位职责写清楚、工作内容以及流程(工作内容)记录;再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类梳理。在数据收集中通常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投入(包含厂房和设备);二是生产设施(生产线)成本及人员薪酬成本(包括薪酬等)。也有一些企业针对投资新公司设立后开始运行阶段,就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如:设备投入(根据产能、规模)、人力成本(员工人数、工资水平及岗位职责等)、设备配置情况以及各种费用;也可能涉及生产设施设备租赁费用(土地租金)等其他费用等。

二、分析计划

分析计划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体战略的体现,是决定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分析是基于企业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活动和计划行动,其目的在于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合理规划各种因素,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首先应考虑整体经营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企业的愿景、发展目标、公司战略重点、经营战略与措施均需经过一个整体的科学思考规划。分析计划是为了得到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地去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目标与战略。规划方案要通过实施才能产生效益,而不是只有目标和口号。如果做计划则如同做实验所需材料准备齐全才可以开始工作;如果是一次活动需花费多少钱则需要投入多少钱;若有目标没有实现时采取什么措施等。对于目标不明确或未能实现目标的原因在于没有制定相应策略,没有制定详细而科学的计划、目标和计划制定的实施;没有实现目标的对策是最重要的措施问题。企业所做决策需要考虑到项目失败及重新评估可能出现的损失(一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衡量),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什么样方法实现?

三、实施步骤

根据行业特点及公司实际情况,项目可行性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前期准备:根据项目计划、流程、人员、材料、设备等,确定相关工作人员构成表(岗位、工种、人数等)。项目实施阶段:按阶段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做好方案设计;项目可实施性评估:包括设备运行、产出、投资、经济效益以及员工表现等。项目实施阶段:组织人力资源培训与绩效考核。

四、过程管理

项目经理在项目过程中,应对项目负责,全程跟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当出现问题时需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必要时可对问题点相关人员下发整改通知等文件,做好整改复查工作。项目经理要在所有处理完毕后,还需对项目过程实施及进度情况进行检查确认(若有问题则需调整);项目进度表需要做好定期和不定期跟踪情况。及时处理问题和调整进度;做好记录;不定期开展现场培训及交流活动;项目成果报告及内部总结。

五、结果反馈及责任追究

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于需要改进的项目,要求在半年内整改或修订,对于不符合的要求进行重新调整。最终形成结果后需向员工和领导进行反馈。将人力成本分析的结果汇总到人力资源部门处,并附相关资料或备忘录交人力资源部部长,由其签字后,交财务部门管理(按规定进行统计及分析后将分析结果作为评估、考核等工作的依据)。公司人力资源需要重视每一次系统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要真实、准确、有效。由于项目人员对数据没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往往会在业务过程中被错误地理解和利用。因此对人员资质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发现员工在分析报告中所提供资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内容与标准不符等原因造成影响分析结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或取消资格。必要时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总结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都要由企业自己承担,因此要做好人力成本投入计算工作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这是成本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投资之前应进行一定规划,这就需要前期工作了。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规划需求等不断优化完善。而且还要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流程中应该包含员工招聘、培训、晋升、福利待遇等多方面的安排,这些都是企业从运营成本中合理地提取费用用于自身发展所必需。如果企业不能达到所要求时也可以从员工工资中进行相应调整。另外还可以进行人员需求分析和人员培训的一些方法和建议,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经营上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