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成本率代表的含义:即人力成本率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整体收益的一个百分比,也就是用人单位平均成本,它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为达到其人力经营目标而投入的全部资源和劳动力。人力成本率一般以国家劳动工资水平或企业人工成本等主要经济指标,或者按一定的比例换算成年平均增长率来表示。一个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会随着时间和劳动过程发生变化,但由于没有任何人为干预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果是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也不能随意调整和改变工资水平。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资本投入、工资收入比相对应地进行着比较。如果人力资源的报酬水平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数,说明了该员工具有一定的潜力了,但也说明了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之则相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1、国家统计部门按规定公布各种企业工资的年平均水平,确定各时期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其单位面积的平均人工成本则是每个单位人力资源成本所含的总费用,也就是企业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通常来说,人力成本率分为两类:一是完全人力成本率,即每个员工在生产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百分比。通常用于计算工资、奖金、福利等费用对总成本的影响;二是中间数,即某一个单位劳动力收入与劳动力平均工资之间的比例。它反映了企业为实现人力资源目标所付出的全部资源和劳动力所占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劳动生产率高低、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与企业经营规模和投入经费有关,对企业来说,投入所得到效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判断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决定因素。如果企业投入了较多要素获得收益而没有获得效益,则不会再继续生产;如果要素得不到利用,则可能无法生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重视劳动力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因素对劳动收入增长的影响。

2、国家统计局在公布国民经济各行业分类标准时,将人力成本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以核算与比较。

其计算公式为:总工资(单位:元)人力成本率=职工工资总额÷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工资总额。比如:某企业工资总额为70000元,用人成本为65000元。则该企业的人力成本率=63.2%×(1+65000÷65000)÷6000×100%=131440元,由此得出结论:单位人力成本率=(131440-131440)/131440=-74.8%。。

3、人力成本率是企业内部进行人力资源价值分配时采用来反映某种劳动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观念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其人力资源成本低于其他企业。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都纷纷提高工资,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言,可以将其人力成本率换算成一个指数级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一家公司的人力成本率可以达到1.7以上,那么这个公司将是不被允许进入了吧?

4、随着人口素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在单位生产中出现相对过剩或短缺现象。

人力成本越高,企业经营利润也越低,这一点也应该引起重视。人力成本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企业招聘时必须全面考察、全面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通过人才市场将企业吸引来的人才进行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劳动和效益。如果人力资源不足,不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引发社会危机。

5、有些产业可以用市场上劳动者工资报酬作为企业效益工资或其他合理报酬水平;

从经济理论上讲,要想使人力资本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就必须使其有效地发挥最大效用;因此,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则必须同时考虑企业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各行业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性质,根据其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用人政策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劳动力供应中发挥最大作用。

如果只看企业的平均成本与平均劳动年龄和人口的增长速度相适应,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较高的人力成本。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够。企业还应注意管理措施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为只有在低劳动力总量的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满足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才能持续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此,也就只有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保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7、按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各项劳动法规来看,一个国家如果就业人员较多时为一个国家提供劳动力资源是有必要的。

如果企业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的话,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处于劳动力短缺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的劳动力就没有市场供应了。同样不能让这些国家失去劳动力。所以,劳动力市场决定着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是不是发展得很好。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一定的人力优势和发展潜力不是靠企业创造出来的。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的话,那么企业要提高自己竞争力就需要人才,需要有熟练技能但是你没有好老师教你,所以企业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