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产业转移,是指由中国宝钢集团公司与周边省份(或直辖市)的钢铁企业合作,从上海、江苏等地向周边省份转移钢铁产能。这一举措,有利于降低对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的压力,提升国内钢铁产能利用率。然而对宝钢转移而言,这种做法可能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转移成本远高于经济效应,二是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由于我国劳动力在人力成本中的比重仍较低,加之人口资源相对紧张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总量不大的地区往往更容易产生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在“去产能”背景下,这种从劳动力价格中转移而来的所谓“人力成本”有可能成为宝钢产业转移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宝钢产业转移中相关人力成本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宝钢产业转移中劳动力价格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其面临的就业问题相对较少,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面临的就业问题却相对较多。因而欠发达地区往往会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援助制度来缓解该问题,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有关研究,欠发达地区主要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保障当地经济所需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欠发达地区的劳动者。这其中所涉及到的人力成本即是一种典型例子之一。目前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人力成本一般被定义为该地区人力成本支出占 GDP的比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常住人口问题,本文以常住人口作为计算基础,采用总抚养比(GNP)、就业增长率(OLS)等衡量人均 GDP水平与劳动力价格之间存在联系的相关系数。

二、国内产能转移中“人力成本”测算

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天花板”,因此国内钢铁行业对于人口的需求与城镇化的速度并不会因劳动力转移而发生变化,这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在中国钢铁企业纷纷加速产能转移之际,由于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均劳动力数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而随着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后,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将有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情况。而在目前“去产能”背景下(指“十三五”期间),如果这种通过人力成本转移钢铁行业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影响被忽视并加剧的话,则宝钢对这些地区转移产生的经济效应将可能远远大于潜在效益。为此,本文以我国2011-2015年各省(市、区)城市间不同 GDP增速为基础数据进行了测算。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人口、城镇就业、城市就业结构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与城市其他类型经济相比,我国经济总体上更加偏向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宝钢产业转移中存在两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国经济总量不大的地区往往更容易产生大量就业机会;二是在宝钢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面临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可以看出,宝钢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巨大转移成本远高于其他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而其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间不匹配性的矛盾更可能导致宝钢产业转移失败。因此,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引导和产业升级调整。同时要警惕产业转移产生的短期效应带来产业升级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