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效率是指在企业中,劳动力创造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直接成本之和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之和。劳动效率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难以确定的概念,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目前,对一种常用分析方法的探索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基础上的一种假设模型;利用劳动生产率替代效率概念;求得模型对该问题进行预测即以工资为基础、劳动效率计算方法为基础对经济活动中每一个环节进行影响程度与成本核算工作。一般认为通过劳动生产率分析可以得到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可预测,对于研究企业劳动效率具有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是从劳动者、工作人员和雇主三个角度来分析职工工资、福利费使用情况以及影响经济活动中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同时需要了解劳动力资源的供给、需求、资源禀赋条件、工资水平等方面之间存在非线性效应,进而影响劳动经济现象。本文重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劳动成本与经济利润模型分析方法的相关性;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因素以及影响劳动力工资波动因素;以及生产过程中劳动保护费用支出。
1.劳动成本与经济利润模型分析方法的相关性
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客观现象或确定指标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利用一组标准函数(或其它类似函数)来确定某一类特定条件。在经济利润模型中,有两种重要的变量,即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是生产效率和资本回报率不变或二者变化时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效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值不断提高时才能得出生产效率与资本回报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劳动成本与经济利润模型分析方法有关。一般而言,在生产活动中,工人需要直接接受雇佣劳动和与之相对应的劳动报酬。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使用工资标准也不相同,因此会存在工资水平与劳动者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2.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因素和劳动工资波动因素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岗位需求、用人单位的用工方式,用人单位的经济活动方式以及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等。其中,对劳动力供应影响最大因素是劳动力价格,因为不同产业对人才需求量相差很大。而且企业生产经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供员工所需劳动力;二是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属于企业经营成本,一部分属于劳动报酬支出。这一类成本往往会因为行业、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等因素发生变化及社会需求(如失业率变化、老龄化等)所引起的变动而发生波动。由此所产生的影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3.以及生产过程中劳动保护费用支出
从我国工业行业状况来看,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保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由于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一般采用现场人工作业,因此,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也主要是从劳动力中来获得。劳动保护费用支出作为企业工资支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保护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五个内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负担以及相关福利费用等。在我国,福利费支出主要包括:工伤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以及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支出。从近年来我国劳动保护支出来看,这部分费用支出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