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模式从法律角度看,是指用人双方在劳动活动中,双方可以多样化结构来调整劳动关系,达到营造双方满意的劳动关系。本文从灵活用工合法性、可行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灵活用工模式从法律角度看如何应对社会变迁,促进更加丰富、安全的劳动关系。
一、灵活用工模式从法律角度看
1、灵活用工的合法性
灵活用工模式在当今的劳动法律体系中已经非常普遍,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它的合法性并不是十分明确,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否灵活用工模式符合劳动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当事人自主协商,可以订立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因此,灵活用工模式并不违反劳动法,同时它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约定劳动合同有效期和终止期。”的限制,因此,灵活用工模式是合法的。
2、灵活用工的可行性
既然灵活用工模式是合法的,那么在实际的劳动关系中,它的可行性又如何呢?首先,灵活用工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用人单位的成本,由于它可以灵活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劳务需求,从而节省社会资源;其次,灵活用工模式可以有效的满足劳动者的需求,由于它可以根据劳动者的需求,为其安排合适的劳动时间,从而使劳动者得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最后,灵活用工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由于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灵活的用工,从而避免因长期的劳动关系所带来的风险。
3、灵活用工的社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灵活用工模式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它会给劳动者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由于灵活用工模式的劳动关系是短期的,因此劳动者的劳动待遇和就业安全都会受到影响;其次,灵活用工模式会给社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由于它给企业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用工模式,从而使企业能够轻松的调整劳动关系,而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有可能会给社会造成更多的不利影响。
二、灵活用工模式应对社会变迁
1、建立健全灵活用工法律法规
为了解决灵活用工模式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健全灵活用工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使得灵活用工模式能够更加合法、安全、合理的运行,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为了促进灵活用工模式的安全运行,同时也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比如劳动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多变的劳动环境,并能够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任务。
3、加强劳动监察
为了解决灵活用工模式中可能存在的社会不公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劳动监察,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做到“以痛苦的教训来约束痛苦的行为”,从而防止企业在用工中出现违法行为。
灵活用工模式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合法的,可以有效的节约社会资源,满足劳动者和企业的需求,但是它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社会变迁,促进更加丰富、安全的劳动关系,应当建立健全灵活用工法律法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劳动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