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公司成本比,是指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员工所承担的全部工作所需要的总费用,即员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要素,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最大投入产出比。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也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人力资源产业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在劳动力市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风险。

一、行业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服务是指以提供人力资本服务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包括人力资本开发、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本增值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就业需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生产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全球发展态势之下各国的一个重点发展的领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以来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社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二、各地区的人力成本变化

2017年,深圳和北京人力成本占公司成本比分别为15.9%,10.7%。广东和北京作为我国经济的强区,人力成本占比较高,且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此外,各地区劳动力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劳动者就业机会也不相同:深圳等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作强度大,导致其人力成本持续上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由于就业困难人口相对较少、劳动收入偏低等原因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这些地区都面临着较大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局面。

三、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未来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但是,由于人口红利消失,中国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弱,劳动力成为制约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人力资源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风险。企业可以通过积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益。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人才竞争力:政府应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积极应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波动性对人力资源产业带来的挑战。在后工业化时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将逐步转向多元化:根据员工数量、职位类型及结构水平建立适合现代企业所需的专业化队伍,提高劳动力资源产出效益;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对于员工质量与服务不断提高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员工能力不足、员工工作态度不佳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招聘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矛盾与问题,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还将呈现出持续增长状态。

四、对策建议

我国人力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当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推动我国人力资源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整体产业还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不足。但是与此同时,全球的劳动生产率却在不断提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升,劳动报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所以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来自于劳动者个体和企业自身,因此必须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入手,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为核心。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岗位要求;一方面加强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就业创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五、几点看法与建议。

人力资源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从国际看,美国“脱实向虚”的现象日趋严重;从国内看国际竞争激烈;从国内看企业整体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劳动力市场问题凸显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同时也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所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产业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也将带来新要求新机遇——人力资源产业新的增长点。只有抓住这一机遇,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