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含量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及费用支出占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各项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是企业管理费用、管理及其他直接费用和财务费用中最主要的一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人力资源成本占比作为衡量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消耗的指标,即按各种项目直接向职工提供服务或产品支出的一定比例,计算得到。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劳动要素所需投入的生产数量与单位产品(服务)消耗之间相差越大,说明企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出水平间的差距越大。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例较高,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较小。

一、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指标解释

1、单位劳动要素消耗:指以全部生产要素(人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而带来的经济价值。2、单位产品能耗:指制造产品或提供产品所需电能和机械、设备等直接消耗而产生的经济价值。3、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力成本:是指一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力数量与平均每名员工实际从事经营活动所需付出的劳动数量之间差距的百分比。4、人力资源成本:指企业为人力资金投资购买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所创造的劳动成本占企业全部生产经营费用支出之比率,是反映企业职工工资和各项待遇支出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份额最大,也是各企业会计核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财务指标。人力资源成本占比直接反映了本单位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是本单位各项收入在总成本中排名和规模最主要的一项。

二、衡量方法

一般将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岗位数与劳动者提供的工作岗位数进行比较。人力资源成本占总产出率即劳动生产率。它是在计算企业总成本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于反映公司整体劳动生产率是否高于人均产出水平。由于人工成本通常随工作岗位增加,因此,在分析一家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否高时,通常需要计算出本企业员工之间以及雇员之间工资水平差异。

三、公式的解释

1、生产过程:产品产量=总消耗+人力成本+资本性支出,其中劳动生产率=所有生产活动/总消耗。2、产品费用:即生产要素在各个部门的使用比例=各项费用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其中,人员工资支出(A)=(生产费用-其他成本-营业费用)-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是成本构成之一,包括企业人员工资支出和管理费用。其中管理费用即各项费用中各种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是企业所有费用中最主要的一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用(主要是福利费,劳动保险基金等),生产辅助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化费用,销售费用等。3、资本支出:资本开支包括职工工资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般为6年至8年不等,其中部分行业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5年),有必要时,可采用递延所得税法或税前摊销法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4、工资薪酬是指劳动者因取得某种工作或服务而获得利益,包括职工薪酬和直接支付给个人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的报酬(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及社会保险等)在各项员工工资与福利支出中属于直接支出项目之首。

四、计算公式:

A: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某年其全部成本总额为亿元,其中(万元)包括职工薪酬总额,费用支出总额,税金和折旧及摊销额。工资总额按企业内部职工工资标准计征,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总额按计征工资标准实行平均分配,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工资管理制度,保证工资水平不得低于本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平均工资总额不得低于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并按国家规定进行正常支付。B:某一行业人工总量=人工总工资×(1+(万元/人-)))×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其人工总工资=(万元/人-)×工作时间。C:某公司其年人均人力总费用为万元+(万元/人-)×工作时间。该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其职工工资总额应逐年递增才能保证各年平均工资水平相同,以确保工作时间与工作工资待遇相适应,工资总额不得低于本企业劳动工资总额的80%。

五、注意事项:

由于人力资源成本不包含所有人工成本,所以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不同会计科目在工资总额核算中的占比,计算结果通常分为四类。一是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如福利费,为员工支付的各种待遇和社会保险等;二是工资总额,包括工资薪金及福利、劳动报酬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等;三是个人福利,如生日福利等;四是个人账户,如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等等。对于不同企业,它有不同选择,在计算中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