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工资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劳动力成本构成中比重最高的部分。在一定时期内,人力成本占工资总额的比重越高,表明该地区、部门经济发展水平越快、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反之,高于50%则表明该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程度不太平衡。

一、概念

人力成本占支出的比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五年)直接用于工资的费用支出在全部生产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是指一定期间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直接支出费用在总成本中的占多少,在一定时期内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支出费用占所占的比例,又称间接费用率。即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全部劳动、资本和最终产品三大部分(即直接使用的原材料、能源、动力、劳动力等)成本之和。

二、指标构成主要内容及指标体系

人力成本占工资总额的比重,在国际上一般称为“人力成本率”或“人力资本率”,它是以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全部劳动者(包括职业个体和劳动个体),全部劳动者(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作为人力投入产出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了一国人力资本水平,是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规定,各国对劳动成本的定义为:"对劳动力的工资支出或薪酬费用应占劳动者工资支出的比例(相当于劳动者个人平均工资增长率)。其中"工资收入"是指劳动者与直接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的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三、编制方法

1.归集法:人力成本占工资总费用的比率由劳动年龄人口、劳动收入和劳动人口数量三个因素组成。由于劳动力供应过剩,加之劳动力质量低、就业困难、工资上涨速度缓慢以及劳动力供求矛盾加剧,使得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2.抽样调查法:由有关部门对劳动人口数量和结构、从业状况进行调查、计算和统计。3.资料整理法:资料整理的方法包括资料检查、资料分析和资料归档等。4.计算调整法:在各部门已有工资和其他经济资料的基础上,计算调整后的工资和其他经济资料比重,从而反映劳动生产率、劳动经济效益和居民消费率等要素在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及程度。

四、计算方法

一:一般采用成本法。用行业或部门指标数据做权重系数计算,其公式为:(1)营业收入:在本年度营业收入中的各指标所占权重为: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本期营业收入。(2)成本费用:营业费用=人力成本/工资性支出-其他支出,其中劳务派遣费用是基本费用中的主要项目,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给用工单位。(3)从业人数:在本年度从业人数中的各占权重变量值如下:单位从业人数=(总人次数/总人数)+从业人数。

五、计算公式

人力成本=工资总额÷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其中,工资总额是指职工工资总额减去职工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后的全部款项。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包括劳动成本、非行政管理人员支出、科研费支出等。

六、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影响人力成本占工资总额比重的因素众多,其中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生产成本占工资总额的多少。与劳动生产率相对应的是工资总额,它包括各种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报酬和各种劳动力所消耗的费用占到了劳动生产率的60%以上。

七、结论与建议

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人力成本占工资总额的绝对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是呈正相关的,而劳动生产率又与劳动生产率指数呈现负相关。因此,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高劳动生产率的地区与低劳动生产率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低劳动生产率地区与高劳动生产率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要努力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改善职工薪酬待遇、提高职工工资中的知识价值收入等措施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收入、缩小差距,从而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