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比与人均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企业在制定人力成本策略时,会将人的作用放在最重要指标。但是也不是说员工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人力成本上。企业可以通过对人均产出水平、岗位需求与员工能力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岗位,将人力成本划分为五个阶段:生产经营活动、固定员工、非固定人员、流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一、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采购、维修等。对于一个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劳动力从最初的“人”到“机器”再到“设备”,最后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经过一个由“人”到“机器”再到“设备”的过程。对于一个生产经营活动来说,“人”与“机器”其实是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对这个生产经营活动而言,通过“人”将产品转化为产品;通过“设备”将产品转化为设备;通过“设备”将产品转化为“产品设备”;通过“产品设备”完成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就是“厂房”或机器设备中存放了大量产品和原材料等其他所需零部件,这种零部件对于一个大型企业而言,可以算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了。

二、固定员工

这个阶段的人力成本占比可以达到40%-50%。此时,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产品销售状况也比较好。

三、非固定人员

非固定人员是指公司聘用的非正式员工。比如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通常是指公司其他员工或者与企业共同开发业务的非正式员工。非固定人员有固定工资发放制、工龄工资发放制、职称工资发放制,还有与企业签劳动合同的临时工,或者与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临时工。由于人力成本占全部费用比例较高,一般不是大的人力资源部门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需要将这一部分费用转嫁给用人单位。另外,因为非固定职工的岗位流动性比较大,可以通过增加用工人数提高其整体人力成本。

四、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原单位,离开本单位到其他单位去工作而重新进入工作岗位的员工。流动人员的主要特点有:1、数量多:企业一般都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种类的流动人员,比如节假日加班或是在周末、节假日加班等。2、地域广:一般地方较大,不一定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在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大量流动人员。3、薪酬高:由于不同岗位需求不同,流动人口薪酬是有差异的。如果是在技术密集型岗位,员工薪酬可能相对比较低;而在劳动密集型岗位,员工薪酬可能会高出很多。

五、其他相关人员

还有很多其他相关人员,例如信息和技术行业相关人员,如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实践》中,给出了这些人员占全公司总产出的比重。那么这些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多少?有什么特点?他们对人均产出的贡献比例怎么样?这些指标分别占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