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我国人力成本占 GDP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为14.1%,2013年为14.6%,2014年达到17.4%.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多达到6000美元,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在我国企业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费用比重较高,而我国企业中,我国企业的人力费用比重低。从国际经验来看,先进国家的人力成本占 GDP比重一般为20%~30%,而我国往往是30%~40%。人力成本与产品销售的关系:(1)随着劳动力供应增加需求减少时,产品销售可达到所需水平或目标。(2)劳动力费用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时则无法达到所需水平或目标;(3)劳动力价格随经济发展上升而升高时,则应保持一定的增幅(如图3-1所示)。

1、如果人力成本与劳动力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则该分析表明人力成本与劳动力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表3-1可以看出,对人力成本、产品价格、劳动收入三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三个变量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自相关性,但其系数都显著为负值与自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从理论上讲,该相关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劳动力需求状况、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趋势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导致人力成本和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生产要素投入形成原因导致人力成本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需求增多,产能过剩加剧,导致劳动力价格呈上升趋势;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原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劳动力价格呈下降趋势。同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劳动力需求状况也会有较大差异,而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及使用方式又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人力成本与劳动力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相关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状况出现变化等原因造成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逐渐出现偏离并不显著(只有极小可能存在),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因此可以说这两个因素都不会影响人力成本与用工价格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人力成本占社会总投入产出比高)。

2、如果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供应之间存有负相关关系,但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则不会发生改变。

人力成本是指为企业提供的劳动(包括:一般工资、福利、保险等)以及由此产生的工资福利支出。主要包括:工资、福利、保险、福利津贴等方面的支出;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等因素方面支出;员工个人消费支出;其他与工作有关的成本支出等。人力成本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就业和扩大再生产而必须付出的成本。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反映真实经济状况和经济运行态势。当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时,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时资本成本往往上升,资本支出通常下降;反之,经济增长时工资成本下降、经济效益上升和经济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当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出现问题时,如果技术进步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提高,那么资本报酬支出必然上升;反之由于技术进步带来劳动力供给不足而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去满足消费者需求甚至要求更高消费水平时,资本报酬支出就会下降直至降为零。

3、如果人力成本与劳动力供应之间存在正关联性,而当前环境下则存在这种相关性,表明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随着环境恶化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严重。

此外,由于环保问题和节能问题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考虑环保需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上分析表明,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劳动力价格上涨越来越快;同时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已经逐渐步入中速轨道。如果继续增加人力成本,将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或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已迫在眉睫。一是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与管理;二是提高技术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薪酬福利;三是加大对企业员工队伍人才培养;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市场需求以及产品开发能力的控制等措施以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并实现盈利目标。中国将继续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