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合理值是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采取的降低人力成本的一种管理手段。根据《GB/T 26990-2008销售费用管理规范》要求,按实际发生额在销售环节确定人力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并进行估算。当销售额为营业成本时以其中包含的人工消耗、设备消耗等为依据计算。其中:员工工资总额扣除支付给员工本人的部分、用于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外,允许计入企业销售成本并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其他资本性支出包括工资薪金、福利和社会保险,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以及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应由职工支付的各项费用。
1.对一个企业而言,员工人数和生产经营规模往往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
员工人数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一般来讲,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员工人数通常是多的。反之用工数量较少的企业则通常人力成本较高;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人数较少,生产规模较小或者劳动力成本较低,那么该企业通常人力成本就会相应低一点了。
2.与市场行情有关系的企业员工数越多,经营规模扩大就越快。
例如,一个工厂内员工人数的增加会导致工厂成本的增加。那么,为了实现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工厂就需要更多的员工。但现在员工人数增多之后,管理起来就很困难——即使他们想要减少用工数量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要扩大规模就必须提高员工人数。例如,如果有200个以上的职工而且其中有一些是非正式工人,那么在扩大规模时就要把这些非正式工人作为公司劳动力队伍中的一部分实行专门管理。通常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
3.按《劳动法》规定,员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可按工资总额7%~8%确定其最低工资标准。
若企业只有一个员工的,则该企业应按该员工所在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其最低工资标准。因该员工所在岗位为不实行计件工资报酬层次最低工资标准和岗位最低工资标准,故最低工资标准设定依据为《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企业依照本法和劳动合同约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报酬”。此项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而最低工资标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及福利等。
4.以人工成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工资总额时应将该项费用列入成本费用类别,且不得在“其他资本性支出”科目中列支。
以人工成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工资总额时,应当将该项费用列入成本费用类别,且不得在“其他资本性支出”科目中列支。但因企业所处行业或业务经营特点等原因造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及不同业务类型企业工资总额差异较大时,可将该部分费用列入成本费用类别;而人工成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较低时需将该部分费用列入成本费用类别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工资有关事项的规定》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相比较来说后者更为合理。企业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低于合理值通常是由于人工成本主要包括生产人员工资和设备折旧在内这两个部分;高于合理值一般是由于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人工成本与公司经济效益不匹配所致引起的人工成本上升。本题中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为8%是合理可行的结论。
5.在确定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消耗比例时,应注意计算方法中所采用的扣除率不能超过6%/年,而且不能低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号)中规定,对于采用扣除率计算后扣除金额超过其扣除限额且小于5%时应予以调整。
应注意,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如果公司采用不超过6%的扣除率计算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调整后该单位的销售费用总额。对于采用不超过5%的部分,可以在本年度发生时冲减应交所得税。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若采用扣除率计算后的收入和支出远小于上述文件规定的话,应该予以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相关政策的重复出台、从而影响该企业实际税负水平和公平纳税环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