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力成本核算方法,但都会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要制定合适员工成本核算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员工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种:价值化、标准化、时效性、数量化。价值化即用简单的标准模型来计算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个单位所需资金,此方法不需要分析单个工种,其计算结果也是简单一致。例如一个客户用15天赚一次工资,如果把这16天工资算成30天或90天,那么结果就是员工需要花303元才能赚到钱。
一、标准化
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也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人工成本核算方法。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一种核算模型,在这其中有一项工作很重要,就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模型。在计算员工工资时,将工资模型进行分解成为人工工资制和员工工资制两部分。每个月工资总额为员工工资总额加上加班工资。例如,假设员工为一个单次员工,在工资总额基础上加20元为工资总额上限,加班工资为40元;则该计费模型的结果:工资总额=加班工资人数×40=工资总额+加班时间×40=1130元;则员工需要花1230元才能赚到钱。
二、时效性
时效性指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时间与实际使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例如,如果一个员工每天要去上班15小时,那么他的工资就应该为950元。而实际操作中经常有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工资超过实际工作时间一段时间后再结算工资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工资计算中产生工资的时效性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根据公司给出的岗位工资标准将一个员工每天的薪资分成若干个部分,也可以根据公司给出的职位和部门来计算每个部分的工资。比如以员工销售为例,销售经理每天要做两件事:一是在规定时间内销售某产品;二是负责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并记录下来。
三、数量化
这种方法相对于价值化方法,其计算过程更加简单、直观,且也更容易得到准确的数据。但其计算过程过于繁琐,效率不高,且容易产生歧义。另外由于它没有考虑任何具体的成本项目,所以更适合于短期用工方面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更多因素影响企业对员工行为的把控。比如: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表现是否影响奖金发放或绩效、工资调整机制是否合理、工资福利待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就需要进行数量化计算来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