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在很多国家被称为“成本”。如法国的拉瓦锡教授在其著作《企业经营之道》中提到,生产一种产品需要消耗若干资本;而资本又是劳动,它可以创造新的价值,从而成为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也意味着,人力成本是劳动和资本之间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桥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劳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企业需要增加或减少由劳动者提供或获取要素而形成的人力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成本是一种消耗劳动和资本资源。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人才竞争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以及其产生与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等因素。
一、人力成本产生与演变
人力成本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得和维持相应报酬所付出的各种非成本性资源消耗,包括物质福利、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各种费用,以及各种服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原则的论述,物质财富创造,劳动报酬和福利是实现社会公平必备的两大条件,因此在实现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需要付出相当分量的劳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能重复使用以满足经济需要或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等条件下人力资源所提供的服务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就会产生相应的收益。人力成本在经济社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既有长期积累形成的经济基础优势因素,又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客观上,企业所需生产要素主要由工人提供,但人力成本成为其主要组成成分;客观上形成了其特有逻辑。人力成本与劳动成本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非生产性资源消耗型投入活动,即通过在时间或空间上耗费大量资本以获取较高价格进行生产或提供产品劳动服务所付出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前者在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且可持续的条件以维持经营活动需要;而后者一般又是依靠市场竞争完成的重要工作及其所带来的人力资本资源消耗取得收入并满足相应工资支出和福利支出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大幅改善,现在人力市场上提供人力资源的企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生产经营而言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__
二、人力成本的概念内涵及影响因素
人力成本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和消耗的所有社会资本总和。人力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满足业务需要而发生的各类直接、间接的支出费用及其所占份额。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其内涵有很大差异。对于企业来说,影响人力成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劳动者数量;(2)工资水平;(3)劳动时间;(4)劳动力素质特征和人力资源状况。这些因素对劳动成本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劳动力素质可以影响劳动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人才的投入程度也会对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状况不同,其劳动力供给和技能结构也会有差异化配置,形成不同的成本类型与规模效益,从而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各种因素差异,故对人力成本形成及产生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从外部看,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条件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都会对企业经营产生直接影响;而从内部看,人力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价值和知识水平;人力资源类型不同、劳动技能水平不同均会带来劳动成本差异性等内容。如表1所示:在我国,劳动力要素分为三类:一般劳动要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其他生产工人等各类从业人员。其中:普通劳动者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商品生产或者服务活动而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民集体所有制组织;国家机关等公共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人力成本是企业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劳动力投入或消耗的资源价值及其所产生收益而发生的最终结果。人力成本包括:工资报酬总额中最大部分是指以货币形式体现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劳动所得及其现金流量;劳动生产率、营业收入总额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人力资源要素水平,包括劳动者对企业所创造价值和相应收益水平等因素;劳动者供给能力情况也会影响要素付出及其获得效果(如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福利等)价格
三、影响与对策
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人力成本转变为人力资本转变的研究和实践,经过长期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由杨永杰、田维东等人在《人力成本理论及实践研究》一书中提出,人力成本包括劳动者提供劳动以及相应资本,这些都是被创造(或消耗)且被使用的资产。从生产要素来看,包括知识、技术、管理、智力、技能、经验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等。知识与技术是一切资本的前提,而人才则是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稀缺的要素;而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便是具有高质量知识产权且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人力资本。因此,未来我国可能会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产业,促进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发展,并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市场需求日趋严峻,劳动人口总量持续减少,传统工业化、城镇化面临结构性问题交织,传统人才总量偏低等多重因素将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增强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因此企业应将核心竞争力建设作为人力资本战略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
四、结论及建议
从长期来看,对于制造业来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仍处于比较低水平,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充足。然而,在未来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劳动工资水平将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将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当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未来可能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低端劳动力市场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因此,随着我国劳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将是必然趋势,而“科技立国”是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策略所在。目前,我国企业仍主要依靠价格竞争等低效率的生产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为适应新需求将投入更多,但劳动生产率却不能相应地提高。因此,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应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最有效的途径。制造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规模化消费。因此,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地位;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调整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结构,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经济发展与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是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使制造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步伐中,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得到了极大重视。而人才需求结构多元化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带来了企业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需要企业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问题。因此,提高人力成本已成为当前全球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