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和人工成本是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费用所占比例的指标。在很多企业中,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原材料和人工等某一项重要消耗占企业全部材料所需的60%以上(这种情况下需要计算人工成本),就会将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支出列入“能源费用”,而不会将其计入人力成本。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等原料和设备时,对该项目投入巨大资金进行核算时可以将其计入人力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会计数据,又能在财务管理中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指标(即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区别),因此就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概念

“人力投入”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对一项经营活动所投入的任何资产或任何劳务所支出的总额,或总资产。它是指投入企业所需的所有资金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损失和费用所形成的总支出。它不仅是一种价值概念或经济利益特征,而且还是一种资源配置关系,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评价标准和决策依据。它可以与成本相比较。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将人力投入分为“人”和“物”两类:①“人”是指所有人工人员和其他人员工资、福利以及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支出以及其他应计入当期费用;②“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涉及“消耗”两大类,生产过程和消耗过程均涉及人员;③需要通过人工计算才能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生产过程;但由于与人合作、人与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并且存在一定关系等特点而产生;但目前对相关费用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分类标准。因此必须区分人工成本与人力成本。

二、成本构成

在分析两者财务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财务费用构成中的人工成本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通过分析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等。其中以工资为例,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每月工资总额不得超过当期工资总额的30%,否则应予以扣除。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工资应从工资总额中扣除。此外,企业还应当按照规定计提各种职业年金或者各项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如:工资福利支出不得超过工资总额7%,企业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时不得扣除”;工资福利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此外还可以享受职工养老保险福利补助或抚恤费补助、生活补助费等其他津贴和补贴。而工资标准也是影响人力成本产生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企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应包括下列项目:①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②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劳动报酬;③支付给职工缴纳福利费及其他社会保险费;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费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工资总额作为企业收入核算基数一般为当期工资总额除以本期职工人数后的余额。但不能超过工资总额(一般指税前工资总额)30%;而薪酬总额则是指在计算员工福利及其他工资时将应发放给职工且不计入应发放金额范围中去的数额。

三、主要差别

人力成本和人工成本均是企业内部产生的费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对二者进行比较时需要对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进行分析。第一,经济意义上。人力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包括直接支出)、其他物质支出及相关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奖励支出),是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生损益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项指标。第二,数据来源不同:人工成本主要来源于单位会计核算;人力成本来源于实际工作所产生的业务经费。在不同部门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因此所取得的数据也就有很大区别。例如:计算机制造企业在确定成本时,可以将各工种或部分工人生产所需费用(包括工资)作为人工成本计入各项经营活动中;而在工业部门中工资、奖金等各种劳动报酬是企业按一定标准和比例计算出来的金额计入“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摊销或转出处理;但人力成本和人工成本是不一样的科目,根据定义其含义,人力成本就是企业对其员工给予(也包括劳务派遣工、实习生)补偿所支付的费用;第二,核算方式不同。无论是哪种统计方法都会造成人力资源和劳动资源浪费并影响正常公司生产经营;第三,会计核算上更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与经济指标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