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指医院为提高劳动生产力而消耗的一切人力资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劳务报酬等,与患者就诊次数和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呈正相关关系。目前国内在公立医院中引入人力成本,以实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和节约用水用电费用。但受体制因素影响,公立医院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较低(20%~30%),因此公立医院人力成本成为衡量医院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影响及政策调控手段的改变以及国家对居民健康的关注等因素影响,公立医院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和激励政策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和医疗机构高效运营管理的需要
一、人力成本与医院绩效
人力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20%~30%)有利于医疗机构提升运营效率,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支出水平及节约用水用电费用(目前主要为节电和节水)。此外我国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和激励政策等因素也是影响导致公立院校附属医院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在我国公立医院中,职工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30%以上。在公立医院中引入人力成本主要是对人事劳动支出进行核算,根据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计算得出的相应收入与患者就诊次数及所花费的医疗支出构成关系来衡量医院绩效。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即人力投资越大,人均 GDP越低,反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可以通过测算表明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与人均 GDP呈正相关关系(0.05)。人力成本影响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效果,特别是优质服务水平。可以用患者就诊次数衡量医院服务的有效性;医院人员工资水平与绩效相挂钩;医院绩效越高越能体现公立医院绩效水平是否与科室建设及发展相匹配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与运营发展现状
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支持,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能。由于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政府对其财政投入与其经济规模不成正比,且受财政投入影响较大;同时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对社会经济具有较强的反哺功能。因此,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改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在医改政策方面持续利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与运营水平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显现。从国外经验来看,通过调整职工薪酬结构的方式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结构中包括医疗服务、设备投入等费用、运营管理费用、其他费用等。其中医疗服务成本又包括护理费、住宿费和精神抚慰金等。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就医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对人力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因而公立医院通过薪酬体制改革提高全院职工待遇和激发活力成为新发展动力。
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立医院人力成本占总收入比重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75%的医疗资源将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配置,这一比例将从目前的80%提高到90%。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根据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按照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2.5亿计算,未来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1.9亿,2030年将达到4亿人。届时老年人人口占比将从2018年的17.7%上升到2030年的29%左右。这一数字将是未来世界上最大人数增幅的4倍。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及老龄化程度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人力成本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保健系统效率管理水平很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过持续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来改善患者体验及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来实现医保支付政策的目的,是未来医疗机构发展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