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预算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控制手段。编制预算,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通过预算编制,可以更好地预测、控制、优化和监督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活动。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一般会以年度为单位开展人力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它是根据单位业务需求、人员配备及生产组织情况等因素合理分配和安排各项人力资源的预算支出,并进行人力采购需求、人力使用进度和工资计划的统一编制、核算。主要包括:员工工资总额的支出、绩效工资分配比例(如比例分配奖金)及人员数量、福利等(也可根据业务需要调整人数),其收入占成本40%-50%等内容。在制定预算时,要认真研究并做好职工福利支出费用的控制工作。
(一)职工福利支出是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福利待遇,主要包括福利待遇、生活补贴、带薪休假补贴、年终奖及其他奖金等,其中以福利补贴、生活补贴为主要形式的福利待遇,是指企业在满足本单位员工福利待遇需求基础上发放的福利,包括:住房补贴、带薪休假津贴、年终奖、带薪休假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一般以员工月平均工资乘以企业员工人数后得到实际发放额度。福利待遇是指单位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种类的经济补偿或其他福利待遇以保障其正常生活及健康劳动要求等支出。如职工交通补贴、职工带薪休假津贴、独生子女费、职工医疗补贴以及探亲假、婚丧假等。随着职工社会地位和个人待遇提高以及福利越来越好,企业对员工的薪酬支出也越来越高,但很多企业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加强职工福利支出费用的有效控制。
(二)实行“先工资后福利”及“先工资后各种福利”的原则。
在实行工资总额与福利费收入、福利费支出相挂钩的同时,也应严格执行职工福利预算制度。其目的是在严格控制职工福利支出的同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具体做法是:为保证职工能得到合理待遇,除不能实行“先工资后福利”原则外,可实行“先工资后各种福利”原则。即:按照生产经营成本核算原则确定职工福利费用支出时必须明确其预算额度、支出依据。凡是超出其预算额度、支出依据、项目等内容不得纳入职工福利费用预算指标进行管理、控制或考核。
(三)预算工作应按实际发生额进行,不能随意调整,以免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
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比例时,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绩效上,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绩效工资分配比例。由于员工收入所占比重很大,因此要有一定幅度的下调。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和分配工作。一般绩效工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控制40%-50%左右均可。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的工作制度来加以调整,从而保证人力成本预算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实施绩效管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制定方案时需根据公司各部门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其次.做好绩效工资总量的控制;最后.确保支出达到预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