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成本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资产及其他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包括服务、商品或劳务、提供服务的费用以及利息等。其构成的要素具有共同的特性,即生产的产品必须具有直接经济价值。在同一行业或产业链中,同一种产品所消耗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不同,其价值也不同。同时存在于不同企业或产品集团内。为产品生产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劳动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梳理一下间接成本有哪些区别?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使用和控制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权利或经济利益。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一种形式,是指用于生产、储存和其他目的的空间。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经济利益或者很小可变现价值,但能够用于出售或者交换的资产。例如:软件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所拥有的软件资产,使用期限超过20年,并已经投入生产使用至该软件资产能够收回使用才算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二、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为生产产品而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时间的人。劳动者的工资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就是劳动生产率。员工工资支出包括员工薪资、福利支出等。而员工福利支出则主要是为员工提供福利性住房和报销其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个人费用。

三、劳务报酬

劳务报酬指个人或企业为从事某项工作而进行的劳动提供的劳务。它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从事某项活动中获得的报酬。与商品销售比较,其意义在于能让人们更多地从商品消费中获得物质财富。其特征是:劳动所获得的报酬较商品消费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劳动时间价值较高的劳动成果。它不包括在营业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内服务所带来的报酬,以及属于服务与商品之间界限之外服务所创造给消费者带来的回报。工资是不能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只能在货币形式下计入流动资产。

四、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如租赁支出、资产减值损失、政府补助、税金、罚金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因资产贬值引起的损失和因技术改造而对资产使用造成的损失;因管理不善而引起的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害;因违反法律法规而造成损失;因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造成损害。根据税法规定,属于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为清偿债务而进行的资产重组时产生的损失。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按规定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由于企业不能及时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而产生的损失属于企业的亏损而不属于成本费用。

五、其他,例如其他相关费用等等。

间接成本包括“产品直接成本”和“产品制造费用”,前者指直接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所发生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成本;后者指间接费用中的费用,例如商品原材料采购、制造费等。这三种成本构成方式中,直接产生的销售货物、销售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等。与总成本相比,其主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中的制造费用。它是由间接费用扣除后所形成的,是指营业收入中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负债表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所有者权益部分。如:以原材料采购来生产服装,由于其发生在当期期间内不能提供产品的库存商品,所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