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一词出现在2012年,而人力成本主要指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培训费用及劳动用工等的资金投入。可见,人力成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力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不可替代的要素之一。因此,人力成本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在2010年以后呈现出稳步上升之势。

一、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在2010年以后呈现出稳步上升之势,并在2015年达到82.41%,远高于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51.14%,民营企业实际工业生产力水平(全要素生产率)为417.07%。按各行业分看,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增速达23.56%。可以看出,虽然从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2012年达到78.89%。其中制造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81.29万元/人·年(注:由于统计年鉴中采用2016年12月31日为2015年1月1日)。而第二产业对民营企业制造业的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不到20%的差距,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与竞争力的提高。

二、民营企业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以中国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重点行业制造业的计算结果为例,其中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占本行业全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分别为73.2%、58.8%、56.3%和60.6%。而在民营企业中,上述四个行业的数据分别为83.4%、65.8%、54.5%、63.3%和63.5%。可以得出,在2010年以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持续增加了人力成本投入。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民营企业人工成本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其贡献仍十分有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重点行业制造业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表》可看出:制造业以42.4%的占比居于首位。在所研究样本行业中,仅有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与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占本行业全部民营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比重超过80%。其中纺织行业(以规模计算)及制品制造业与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以74.8%和56.3%及56.1%排名前二位。由此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还处在较为稳定的上升阶段。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以14.5%的平均比率位居第一位;建筑业与电力、热力经营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仍占第一位且有上升趋势;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但是总体来看,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呈现出稳步上升之势(见表1)。

三、民营企业发展态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的民企的劳动生产率呈现出稳步上升之势。其中,广东的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占全部行业的比重达到44.3%;浙江民营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的比重为58.8%;江苏占比达60.7%;浙江占比为53.3%。其中,制造业是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2010年的实际劳动生产率为262.8万元/人.年,其增长率达到了74.7%;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则有所下降,分别为12.8%和7.3%。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前江苏一直稳居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最大的省份,但是之后却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产能集中于沿海地区。所以与沿海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从行业分布来看: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60.9元/人-279元/人年(2008年);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万元 GDP)为362.86元/人~407.84元/人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行业分布来看,民营企业在行业中仍属于中低效劳动力供给比较多的行业:制造业:而民营企业对全部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具有显著优势,2009年民营企业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262.8万元/人.年(见表1)

四、人力成本结构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以及工作岗位还是相对较少;而受教育程度较高及其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力相对短缺;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偏高;在中国的就业结构中,高素质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小。如果用“人力成本结构”这一概念来描述人力成本结构特点的话即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险及培训费用占其总成本的比重较高。人力成本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成本之源而且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企业来说,重视和提高人才的开发、使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的原因也会产生一些影响:一是由于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劳动直接相关人员所占比重较大而造成用工的不稳定性,易产生劳动纠纷;二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或工资收入水平偏低;三是由于我国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一些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处于短缺状态;四是有些国家规定工资较高且福利水平较好并有相应补贴;五是在劳动力素质和劳动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六是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矛盾。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着这样几方面问题:一是由于我国劳动力严重短缺,企业人力成本严重偏高;二是工资水平偏低;三是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由于人口流动加剧了企业对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得人力成本结构趋于多元化:一类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支出结构就越合理的人力资本才能对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技能培训费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明显上升导致劳动力过剩。这些都使得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量与工资水平难以匹配,造成劳动者工资较低且劳动效率较低。同时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也随之增加了。”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职工工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来

五、人力成本相关管理策略

从人力成本的产生来看,我国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人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只占到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1/3,更重要的是人的工作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人力成本支出。这需要将人力资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企业组织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真正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经营目标相一致的结果。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对员工文化的重视,树立“人才强企”的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规章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