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力成本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人力成本投入可参照西方国家的基本国情及比较中国劳动力和工资的分布情况,以此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指导。摘要: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是由于工业企业的利润由税金和利息构成,而我国税收体系不够完善,难以获得充分的税收收入。虽然存在高税负,但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劳动者工资比重提高也越来越快,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在必行。中国政府提出“以 GDP论英雄”的口号并未改变其社会主要矛盾中人的根本状况及其发展方向问题。虽然对经济有较大影响,但也不可忽视的是人们对劳动报酬问题认知不到位和观念转变是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关数据对比来探索未来我国人力成本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提高技术技能及劳动报酬占比等问题。关键词:人力成本投入产出;居民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劳动力工资支出;劳动生产率
一、国内劳动力成本对比
根据对 GDP与劳动力成本相关数据的计算发现:由于我国的人均 GDP已经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人均 GDP与劳动力成本并不存在绝对的差距。同时我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于发达国家近两倍。也就是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我们以中国人均 GDP作为计算参考,依据中国实际人均 GDP情况(2012年)推算出中国的人力成本如表1所示。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空间在不断增大。未来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进一步增长。
二、人力成本投入产出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2000年到2018年,我国人均收入由2.6万元上升至13.4万元,其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1]。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仍较低,2018年我国平均初高中教育阶段文盲率为2.6%[2]。从劳动者数量上看,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中仍然是多数都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农村常住人口中大多已实现了农业转移;而从人均劳动年龄人口角度来看(图1),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行业类别,也没有完全竞争的企业,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行业劳动力数量是过剩的。因此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将会对总产出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劳动力资源依然是社会供给最充足、社会保障最为完善、财富创造效率最高等最大因素。
三、结论及建议
在中国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成本主要体现为工资,而工资的构成主要是工资构成的变化。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仍将以提高劳动报酬为重点。随着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及工资增长速度的放缓,中国政府提高劳动者工资以及减少不合理的企业税(尤其是个税)对国民收入带来不小影响。另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对工资将会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渐降低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未来劳动力成本仍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但是相比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收入水平,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于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和我国人口红利等发展机遇以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扩大就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