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投入产出率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2~3年)内,将全部劳动成本全部用于生产经营的比例。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也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等。投入产出率=劳动要素投入成本/资产成本。劳动要素投入成本为企业全部资本加上员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必要费用。它是指通过固定资本(含劳动工资额)和固定资本产出率计算而得出的生产成本。在现代经济学中,这种概念常用于指导生产经营中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和参数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地估计等方面,也常用于确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及生产产品质量提升的关系问题上。

1.劳动力成本投入产出率,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需资本的总量(含职工工资)与固定资本的比率。

人力成本投入产出率反映了劳动力投入产出价值,反映了劳动生产率。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下列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从资本构成看,用固定资本成本(包括职工工资、福利等)来衡量劳动力收入对资本产出贡献率;用劳动力收入占资本产出比例来衡量劳动力投入产出贡献系数。二是从劳动力成本构成看,工资成本对劳动者和资本收入贡献率相同。采用固定资本产量乘以劳动力总数量所表示的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劳动力成本比重,它反映了劳动力从生产中所得到的收入份额。另外,根据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占总资产比重来判断是否充分利用生产所必需费用(包括保险、社会保险、福利支出等)来获得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

2.劳动力成本投入产出率通过测算劳动者所支付劳动成本,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结构,即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成本投入产出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为维持劳动者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费用所消耗的人力资源。这是一个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就能生产出较高质量产品的经济模型。用这一模型计算劳动生产率时,就需要将不同生产时期的不同劳动力所支付的劳动成本之和作为该时期劳动力成本投入产出率的最小值。在我国,一般在劳动成本支出总量中直接用劳动力价格确定劳动者工资和福利水平作为劳动力成本支出最小值的方式并不可取。如果将劳动力供求状况作为衡量劳动者工资、福利状况的主要指标就有可能出现上述错误。根据研究调查资料推测、预测和判断一个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升程度的方法有很多。

3.劳动者工资包括法定薪水、薪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费用。

它包括法定薪水和薪金两部分。法定薪水是指企业依据法律规定给劳动者的工资总数。薪金是企业给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量。它包括员工生活补助费、各种福利基金(如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津贴。社会保险是指对劳动者按国家规定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提供补偿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员工因年老、残疾等丧失工作能力导致收入减少而缴纳的保险金、医疗保险费等。

4.通过固定资本与人力成本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企业的生产率高低和劳动条件好坏对企业经济增长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重要意义。

而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是企业经济增长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由于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所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人力成本收益也在增加。因此我们可以用生产成本投入产出率来分析,反映出我国劳动技术状况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人力成本投入可以毫无限制地得到全部使用。相反因为不同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物质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需要不同方法、程度以及不同规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了企业固定资本对生产经营效率的作用,它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