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时管理,就是在企业中,根据其生产特点,结合员工的劳动关系结构和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及具体环境对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分配使用。工时是一个时间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天就结束了,而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都在进行。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工时。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工作强度、文化结构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对每个员工的影响。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每个人都是不断地成长进步,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
一、工时管理的基本内容
工时管理是指以时间为中心的管理,包括日常的工作管理和专项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安排生产和工作时间、进行工时制分配、执行劳动定额、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实行工作标准时间和休息时间。具体包括:合理安排生产和工作时间;实行休息和休假制度;调整工作场所环境;安排加班;定期体检、工伤保险及福利待遇等;合理进行产品质量鉴定、产品损耗检测、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等;按规定进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与沟通等。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工时管理首先包括一个基础问题——如何合理计算劳动者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根据工时制分配原则以及劳动者应完成当日工时所需时间来考虑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际工作日安排及生产时间。
二、编制工时统计报表要做好的几个步骤
在进行工作时的时间分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了解的基础上,要对每个人在工时分配上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并做好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各岗位都得到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实现工时最大化的使用。首先,要了解生产工作是如何安排出来的,这点很重要。因为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时段、时间不一样的人要进行工作,这个就需要计算人工作量时对每个部分做一个详细计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关于工时核算的几点建议
1、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当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员工素质体系包括文化意识、个人责任意识、学习、创新意识、诚信和纪律意识、合作、沟通、理解和信任等方面。2、降低用工成本:企业应当将人工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结合起来,通过工时成本核算来衡量员工价值。3、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将薪酬与绩效挂钩成为薪酬体系改革的关键。4、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合理设定工时数量与工作量。5、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制定员工个人绩效考核方案,使员工满意度有所提高。6、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员工满意度评价机制及员工满意度调查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四、公司对人力成本管理中工时核算的要求
1.员工工时制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工种的工作性质,将日、周、月、季、年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工作性质有计划地安排合理工作量、任务、时间、工时计划、项目时间、完成时间和奖励项目等。2.工时责任与考核要求:工时责任制度是对员工劳动时间进行登记管理、责任与奖惩管理三个方面统一进行考核与奖惩、考核时间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及员工本人等环节。3.员工个人评价与考核要求: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对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时间等进行考核与评比。4.考核内容与奖惩情况:从公司业绩考核以及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两个方面评价员工个人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