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业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人力成本的问题。所谓人力成本,即为员工工资、福利、保险、公积金、年终奖等各种费用,是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通过人力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经营结果和成本。作为传统会计核算之一,人力成本核算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数据,对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以及影响企业决策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评价和分配。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暂行规定》对不同性质、规模和层次的企业,采用不同内容和方法制定了不同的核算体系要求。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过程,采用不同方式编制人员成本、工资总额以及销售费用等各类财务数据,通过对员工工资总额及销售费用等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与核算,制定各种管理方案与措施。
一、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六种核算方法
按照产品成本构成分类,成本核算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工资费、工资(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用、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薪酬等;变动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制造过程中的运输费和加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损耗。人力成本核算也属于固定收益核算范畴。按照人力资源消耗进行分类,人力资产价值计算可以分为“初始资金”和“待处理资本”两大类。如果一个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确定内部人员工资总额时,可以考虑“固定工资”(即直接工资费)和“待处理资本”(即已发生各项费用)两种方法。
二、企业采用员工成本核算主要内容
员工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确定的员工薪酬待遇,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汇总,对发生费用所应分配给个人所得部分的数额予以计量。员工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本工资。由企业根据相关法规对工资总额的确定办法以及确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并根据一定规则折算为职工工资,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个人。二是劳动保护赔偿金和被雇用人员的养老、医疗等保险费以及因违约等原因应支付未付的其他各项经济补偿金;以及在职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应支付发生的由劳务费构成的劳务费用;未支付的其他职工福利(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等)等直接应付的金额。三是劳动保护费及福利等其他经济补偿金;以及因工受伤(工伤、职业病致残)的医药费计入职工工资之外的支出科目内。
三、员工成本方法选择依据
人力资源的生产与管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活动:管理、生产和经营活动、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管理活动分为劳动组织管理工作、劳动资源管理工作;生产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人才培养使用、岗位培训等活动。经营活动涉及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开发过程,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的生产与配置。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不仅涉及劳动力资源的生产和投资,而且还涉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运用,涉及各类知识、技能等劳动要素的使用和开发,从而为生产组织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变化与挑战。经营活动就是劳动力资源生产活动的全部内容。员工支出通常包括:日常工资及其发放;企业为其支付的各种劳动报酬;按月支付不少于其工资标准且连续3个月不少于5%的固定税后工资;为保证基本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水平,为其支付必要的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为保证劳动合同或劳动标准执行不力而支付适当补偿金;在发生工资支付危机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在社会保险方面,主要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损失保险及生育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