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比例是指企业为实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对人力成本比例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经济生活中,企业一般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对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的目标。那么,该如何计算人事人员投入成本呢?

1、劳动合同签订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被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仍不符合本法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的,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未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不愿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履行相关手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任何一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停止施工。用人单位由于情况紧急需要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的同时应当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方可变更劳动合同。注意:如果在公司内部有劳动合同则无需经过双方同意即可随意更改双方之间的约定,否则会造成权利义务不清。

2、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各类福利待遇、保险待遇以及工会福利待遇,职工福利费由企业根据其经济效益状况在一定期限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积累后支付给职工的福利费用;职工福利费由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工资薪金中代扣代缴个人应负担的部分或由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中代扣代缴。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其他各项费用包括住房公积金和法定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率以及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缴存部分。同时还要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另外对职工提供的住房也应予考虑。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属于该项投资范围内的,应当属于国家所得;属于投资者个人控制的或者其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未核准的投资份额内的投资;其他投资项目,应当缴纳资本原值扣除。投资者实际缴纳的税款不予退还。”所以按照企业实际缴纳工资所得项目税额来确定工资总额也就不难理解了了。一般在工资总额部分都会进行加计扣除,企业如果计算失误应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因少计工资导致企业所得税成本增加,从而对企业利润造成损失。

3、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一项社会保险费与国家法定福利政策。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民主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12%确定。职工在本人工资之外自行设立的福利基金属于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是国家统一规定缴纳基数,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8%交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企业为全体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个人不缴费;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上述费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后按月从失业保险金中列支。自2018年1月1日起生育费用(含女职工产前检查费)实行项目限额交纳,由社会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等共同组成国家社会保险。

4、工资福利待遇

薪酬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准,不同岗位的薪酬是不一样的。如:司机岗位,初级工每月工资4500元,中级工每月3500元,高级工每月3500元;普通工人每月3500元,技师每月3500元;高级技师每月6000元。另外,公司还为员工缴纳了五险一金。另外还有:带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但这个都是法定福利。如果有其它什么福利费,如法定节假日、年假、产假等。以上就是对人事人员成本比例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说明了。另外还有福利制度:住房、节假日、婚假、护理假等等福利待遇。员工可享受福利待遇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各项劳动报酬以及与劳动报酬相关的福利性支出。

5、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

绩效考核和奖金发放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支出。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是一个双向作用的关系,只有合理激励才能使员工有更大的动力来投入到工作中。比如,员工在企业上班期间,每一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种类的事物,对每个员工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然后根据不同考核结果发放相应的奖金;如果没有完成考核任务而被批评或受到惩罚,那么员工会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