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占 GDP的比重由世界银行提出,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从人力成本占 GDP的比重来看,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均 GDP的增加,我国人力成本不断提高。2013年世界银行公布对1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这16个国家或地区在 GDP中的占比分别为:巴西(68.8%)、中国(54.8%)和俄罗斯(54.8%)、法国(54.8%);2010年欧盟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欧盟国家也具有较高的人力成本;2015年欧元区在欧盟国家人力成本比重为36.5%);德国(32.7%);瑞士(22.7%)、意大利(20.1%);日本(18.2%);新加坡(18.8%)等国家或地区。美国(17.6%)、韩国(18.2%),中国(14.4%)和日本(11.8%)均是世界上人力成本比重较高的国家(地区);2015年美国人力成本比重较高的国家(地区)为: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韩国。

1、劳动人口占比

劳动人口占比是指劳动者数量与社会总人数之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7.6%,虽然到2010年有所下降是因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了低劳动参与率造成了相应的 GDP增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劳动力生产为主体、劳动力素质较高、人力资本比重偏低、消费水平较低的态势。

2、产业结构

从国际经验看,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通常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数量有关,其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占比较高,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第三产业;随着人口数量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收入也会随之减少。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较多,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明显减少;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则相对较多,其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服务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部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这与发达国家先进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法律法规息息相关。

3、文化水平

文化是人们进行思想、意志和情感活动的总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类能否有效利用自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前,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开始把员工的文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公司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其结果是一个公司的软实力提高了,但员工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我国有89.2%的企业没有建立员工文化水平调查体系。

4、工资水平

经济快速发展、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等因素使中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工资收入仍然偏低。2014年人均工资水平与国际通行比较标准(IMEI)相比较差距较大,其中原因是:受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构成的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而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人力成本均已处于偏高水平。因此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劳动力数量增多而就业机会减少,因此降低人力成本对政府收入水平造成明显影响。

5、知识结构

人力成本占其支出的比重与知识结构相关。知识结构决定了人的知识水平。高知识水平的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也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竞争优势。然而高知识水平是在企业中形成的,企业很难留住高技术人才。因此,企业通常通过技术改造、引进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在技术改造和引进时,应考虑企业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引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