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比重是企业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指标。该指标由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劳动强度指数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60岁以上)的80%。劳动强度指数反映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动程度,指人力成本占 GDP比率与劳动力市场价格之比。

1、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8-64岁)占总人口的80%,劳动强度指数为17.6。

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加之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人均劳动生产率比 GDP增长速度低得多。与美国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导致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

2、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劳动成本仅为1美元/人,劳动力价格仅为美国人均工资的1/10。

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强度指数的高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程度是很大的。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劳动力使用情况,特别是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一般地衡量劳动力技术水平的高低用劳动强度指数来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人力资本和激励劳动者敬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我国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仍将增加但水平仍将下降,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

3、在发达国家中,人力成本占比一般大于劳动力价格,因为这些国家在过去三十年里,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人口出生率较低。

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和人们生育意愿的提高,一些国家的人力成本占比可能还会有所下降。如在中国,2016年企业人力成本与价格之比是1:1.27,而劳动力价格为4: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力成本占比下降不仅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也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当一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全社会平均劳动年龄人数处于动态平衡时,经济增长对劳动市场的需求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当两个以上的国家劳动人数在变动中呈动态平衡时,由于劳动者素质不变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国就业市场上出现劳动力供给增加但劳动力需求下降但劳动力供应减少而劳动成本上涨,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各国之间有必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和降低人力成本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人力成本占比越高越说明我国劳动力成本占比较低。

其中,人力成本比重在10%左右,属于较高的比重。而我国目前城镇的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已超过或接近国际上同等行业、同等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促使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

5、我国人工成本占比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低。企业创新能力差,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普遍。(2)劳动力成本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企业“用工荒”愈演愈烈,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劳动力短缺、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缓慢、利润率下降”的“三期叠加”状态。这就导致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一步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