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率是衡量人力投资的一个指标,是由 HR代表企业向劳动部门提供有关劳动力价值和成本信息后,确定一定范围内人力费用的总称。根据劳动成本概念中有关定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平均收入与其平均支出之和。一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HR部门还需要知道自己所从事业务每增加一个员工,企业都需要增加收入,这些收入一部分来源于人工成本,一部分来自于工资以外的其它支付费用以及其他社会性支出。除了工资以外的任何支出都应该包括一些额外的费用,如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经营支出和费用等,其中有些是不能计入成本项目的。而另一部分支出则应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其他费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必要开支和商业保险等等。人力成本率是计算企业所有成本构成的一种重要指标,它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否能取得成功。同时也反映出员工对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度和稳定性及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1.人力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要素投入的总和,它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直接结果。

劳动力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部分,劳动力资源成本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劳动投入是为生存而劳动而生产,所以劳动用工是市场上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劳动用工方式之一。但劳动用工是受社会保障制度约束的,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其他生产要素。劳动用工方式主要有:固定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内退工等。固定工是指固定工人,而临时工指从事某项生产活动而从事某种工作时间较短或者不从事某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过的劳动者。外来者属于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对企业没有直接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所以外来者一般不做固定管理工作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合同工是指在一个固定场所劳动而不在一个固定地点提供劳务服务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

2.人力成本率通过对所有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而得到,它具有比较强的统计数据真实性与可比值性。

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它能够反映出不同企业人力资本的配置和产出效率。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对员工投入所形成利润的大小以及所产生的效益高低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企业而言,衡量其经营管理能力是否能取得成功,对于不同企业来说,所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人力成本率能够直接反映出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效益水平及员工满意度高低情况。而对人力成本率进行加权平均等方式核算就能直接反映出在同一个企业里每一个员工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构成。

3.对工资进行计算、分配与控制,可以反映员工在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劳动成本(即工资)支出实际发生金额和与相关收入的比率,也可以结合销售收入、职工薪酬、福利水平、企业支出等来计算。

为了提高效率,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都将人力预算列入了生产经营计划,同时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将其成本中的部分费用纳入人力成本。然而在实践中, HR部门往往会忽视对此项支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大多数企业会从工资中提取一部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人本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漏发”收入或“错发”费用,这样会对人力资源计划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为了保证计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如何确定劳动力价值中工资占较大比重的部分并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合理地计算员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等)、分配管理人员及其相关的开支以及为组织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而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