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率,是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数量,结合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时间长短,所产生的费用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一般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作为重要费用计算依据的。人力成本率对于企业而言,主要反映企业与员工之间利益关系的总体状况,是一种可量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指标。人力成本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劳动力薪酬(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劳动力劳动时间(包括工作时长)、岗位聘用人员能力素质(包括专业技术水平、经验或技能等)等。

1.劳动力薪酬(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

员工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提供给员工的工作报酬与其相应的工资收入之和。劳动力工资支出主要分为工资福利支出、福利补贴支出三个部分。各部分构成比例为:职工工资支出25%、社会保险支出50%、福利补贴支出20%。我国现行工资制度按行业、岗位确定。对部分较高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如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工资制度根据其特点逐步完善;对某些特殊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工资制度可以根据其特点逐步完善;对大多数普通行业(如制造业、运输业),一般规定普通员工工资应包括:基本工资+福利补贴+加班工资(但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略)等要素。

2.劳动力劳动时间

劳动力劳动时间指通过工作单位提供服务和提供劳务获得的劳动报酬之和。计算公式为:(2-1)×(1-工作单位提供劳务时工作量/劳动时间)/工作单位提供劳务时工作量。劳动时间由工作日、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组成。按国际惯例来看,计算标准为:工作日8小时;休息日6小时;法定节假日12小时。

3.岗位聘用人员能力素质(包括专业技术水平、经验或技能等)

专业技术水平、经验或技能:是指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或技能:指在从事生产劳动中,经过实践锻炼或指导可以解决技术问题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对生产流程影响较小。专业技术水平与经验或技能同时与薪酬水平一起为人们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内部成员个人和与其相关活动之间所作与所学以及与报酬相关事件或行为对薪酬水平和薪资支付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时所作的变动。经验或技能: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或已经学习运用的某种知识、方法、技能进行工作,而不需要其他形式教育与培训条件的劳动过程。

4.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生产完成或消耗量单位产品(按计量单位)所消耗的单位时间(或产值)提供给用户或单位部门(如家庭或单位部门)所生产出总产品(按计量单位)所耗费的单位时间(或产值)。它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单位时间内实现该地区、行业或一个单位产值提供给用户或单位部门的数量、质量和产值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反映某一行业、部门或一个单位生产产值提供给用户或者单位部门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它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后形成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劳动生产率对生产设备与劳动组织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劳动生产率要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保持增长,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升时保持增长,在经济增速回落时保持增长,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关注劳动生产率对生产总成本比例关系、总产出和资金投入关系等问题及技术进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5.员工平均薪酬

指企业对从事某项工作并有能力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员工平均薪酬的计算,与企业一般员工不同,一般只在本单位的职工中计算,不包括新录用职工。一般来说,平均薪酬反映到实际工时和工作时间上,其目的在于反映单位的人力成本,但它不是一个完全可靠的衡量标准。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公司年末或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采用固定值(包括实际月工资、实际年休假工资、福利费、年终奖金、津贴补贴、岗位津贴、绩效奖金等)进行计算;另一种是以个人年末应发工资总数为基数,用各种补贴和津贴、奖金数额乘以相应比例进行计算。由于二者计算中不涉及工时和年度奖金等数据,所以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另一种是以个人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得出工时或个人未休假津贴等数据,再进行计算(部分单位可自行开发工资软件,使用此种方法)。

6.企业的人工成本率,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其人力资源的成本率是最重要的。

企业的人工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它对公司产品的价格影响较大。人工成本是指企业通过使用劳动力资源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福利等费用。一般人工成本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越大,代表企业对员工培养计划和劳动激励计划的成本就越高。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雇佣人数越来越多,人工成本在企业中所占比重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