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成本结算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员工工资及社保的一些计算问题,下面是人力成本的计算方法:首先了解下一个问题,员工工资包括了固定薪酬、岗位工资、工时工资和绩效津贴等。这几项费用分别占到了一个月所需人工的一半以上,其中包含了工时,也包括社保公积金等等。因此企业要合理利用好这些成本费用,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固定薪酬

固定薪酬主要是由各种岗位的最低薪资来计算的。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确定每月员工的工资基数以及计算方法:基本工资=固定薪酬+年终奖*40%*一个月*12个月。其中:基本工资(含基本工时薪)、个人业绩奖金和津贴补贴三部分组成。固定薪酬又分两种薪酬模式:基本薪酬和浮动薪酬。基本薪酬又分为基本岗位工资和浮动薪酬两种。这两种方式都属于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范畴。固定薪酬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薪酬=月最低工资+每月固定奖金;其他薪酬,如五险一金、津贴、绩效等。

二、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岗位等级和工作内容划分的,岗位等级越高,工资水平也越高,比如技术员需要每升一级,其岗位价值也会相应提高,如一级对应的岗位工资要比二级高出几百块钱。但由于等级较低,员工待遇会有所下降。我们公司有很多岗位都是按资历分等级的,有的员工干一天少一分钱,但有的人干了一个月可能就只有一天工资甚至没有。因此就需要用这部分收入来替代原来最低的员工薪金(包括奖金、福利、津贴等)。在企业人员绩效考核中会对员工每一分钱进行考核评分。员工要向公司交押金来抵扣薪资的金额。因此员工薪酬结算中应将岗位工资与业绩挂钩,业绩越好可抵扣比例越高说明员工的工作能力越强。

三、工时工资

工时工资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在其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报酬。工时工资也分为固定时段及不定型工作时间两种,并不涉及劳动者正常上下班情况下实行定额工时制,对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企业主要是考虑到员工工作量及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按小时来计发加班生活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按次计酬一般为劳动者每天劳动收入的30%-40%;按照劳动者本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人每月30天算,每半天应休息2天。另外还有一些行业或者企业实行无固定工时制度,实行综合工时制(含轮班或白班)制、计件工资制等等。对于这些行业来说工人也可以按个人月数来计算工资:计算原则是一个月的平均工作时间等于22小时(含早中晚三个小时);以每天20个小时计算。如果员工需要加班就需要提前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而得到批准才能加班工资;如果员工按照公司员工要求加班则给予额外的经济补偿。这个计算方法中包含了工作时间之外多个时段的工资。

四、绩效津贴

绩效津贴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考核和激励措施。其目的在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所以,绩效津贴一般都会有年终奖、绩效奖励、岗位津贴等方面。绩效津贴通常包括:基本工资、绩效津贴、年终奖。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是固定的、必须发放给每个员工的工资。绩效奖金提成的一种形式。通常来说它分为了基本津贴和绩效奖金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