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的城市化正在接近一个临界点,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第一梯队中:一线城市中,京沪两大城市,广州、深圳的经济实力最强,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第二梯队:成都、重庆、武汉、长沙、西安等城市也已经超过一线都市区的人口数量了。那么,这两个城市的一二线城市人力成本到底是多少?又会带来哪些变化?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人力成本。前言:《2016年中国劳动力发展报告》显示,在一线及二线城市与其他各线城市之间,人力工资差距巨大。以深圳为例,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仅为1.7人,排名全国第25位;而广州、北京人力工资在所有大中城市中的占比仅为1%。
一、人力成本的测算方法
根据我们的测算,广州人力成本的绝对值为23.9万,而成都仅为5.7万。这两个城市排名靠前,基本都是经济实力很强的大都市区。我们将每万人拥有人才与一线城市(主要指深圳、广州和北京)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人力工资差距明显;而且对比这两个数据发现,人口流入的数量较多的地方收入较低,人口净流入的地方一般经济发展较好一些。这里我们以成都为例,按2015年末常住人口计算(总人口数)为1333万(含非全日制用工),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分析中心2017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6万,新增居民消费性支出16.1亿元。由此可见,无论是杭州还是北京、上海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究竟是哪几个原因造成了以上数据误差呢?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在201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同时在2017年之前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调整。因此需要用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我们两地人力物力成本:我们将北京、青岛、深圳按照1:1-2表示:因为数据来源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各测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偏差;且每个数值需要进行不同调整。再加上人力成本这个数据,再加上其它因素后得到数据误差。我们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数据对比以分析我国各地区人均人力成本差距为何会这么大。下面我们就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上海、深圳、北京、天津等地,但比全国各线多了一个“最低”。我们也可以看出:人力成本相差比较大!
二、“双低”城市的人力成本
虽然一线城市中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增长率远超其他一线大城市,但这些城市也有各自的短板。目前国内各线城市人力成本最高的是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仅为1.7人。而在人均 GDP排名上,深圳已经超过广州与北京,仅次于成都和重庆。此外北京、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仅为1.7人,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此外,成都、武汉等人口众多的一线大市都已经超过了一线都市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但二线都市区依然是一种相对低收入者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与其他城市相比,“双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而且人均 GDP也只有深圳的一半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力成本方面,“双低”城市几乎没有可以忽略的差别。因此在未来数年中我们对这个人口和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却仍然处在快速增长期、且处于弱势状态的一线及二线城市进行分析时,就能看出二者之间人力成本存在明显差异。从这个角度上看,广州和深圳都是拥有非常高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实力和就业人数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这两个指标仅在2016年全国重点城镇中就有18个二线城市超过半数(除西藏)。其中重庆市人力资源成本甚至要高于北京与上海;成都、武汉两座大都市也基本是一二线城市;武汉和长沙基本上已经超过一线都市区的人口数量了。由于是低基数上有了新的提升和增长方向而来;这也为人口净流入作出贡献。从人力成本上看,二线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图1)。以一线及二线新一线中心所在重庆为例(图表7):我们可以发现“双低”地区人力成本普遍较高,而北京、上海、深圳每万人拥有人才数量都低于全国各线城市,两者在就业人口比例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图1)。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重庆、广州、上海与武汉人力费用高企是全国不同层次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而以成都为主的其他二小线都市区同样存在着“双低”问题,其中
三、如何应对
作为第一梯队中的二线城市,如何让自己的人力成本更加合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应重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其次,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尽量降低企业的成本;第三点,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用工的过程管理。对于制造业来说,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对于服务业来说,则会带来成本上升。如果是生产制造型的企业,那么最好是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尽量压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这样成本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最后形成更好的利润;对于一般服务业来说,则需要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减少税收等,而这些方面可能对企业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可以通过合理调控员工薪资水平来提升效率。另外我认为一二线市场需要更多“高薪”人群来吸引他们。
四、人才政策的变化
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比如:“绿卡”政策实施两年来,通过申请和审核,“人才绿卡”共发放了约3.58万张、27.7万人次,平均每天发放约4600张。可见,深圳这一类人才还是非常吃香的,比如“博士”、“海归”人才等;在这些重点发展的领域,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比如:深圳海归创新创业团队就有近20家;同时根据相关要求,还对各类海外人才、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博士后、青年拔尖人才等提出了具体的引进条件和认定标准。今年10月20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指出:(1)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包括留学回国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者,直接引进;(2)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深圳各区引进博士(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优秀青年人才须提供相应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