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段关于“劳动者报酬过低,将会造成什么影响”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其实,早在2008年的时候,人力成本已经高达40%以上,再加上各种因素影响,近十年来,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基本保持在10%以上。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中,一般认为中国劳动力价格过低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这将导致大量劳动者成本增加,进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这一问题正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劳动就业矛盾”。
一、就业问题
我国劳动力价格偏低,其实是由我国劳动力价格波动所导致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劳动力价格由计划经济时期的155元/月增长到了90元/月。这一时期我国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人民币的水平。同时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带动了各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由于我国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就面临着较高经营成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劳动就业矛盾不断加剧以及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等现象。所以说劳动力价格过低其实并不可怕。
二、“劳动就业矛盾”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数据显示,中国就业压力的核心指标是就业率,从2010年至2016年,中国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导致需求持续增加,而就业人数则会有所下降。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更需要解决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难题。近年来,由于大量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带来了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这一矛盾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缓解劳动就业矛盾
实际上,劳动就业矛盾也是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偏低的重要原因。在国际上看,劳动力价格过低往往是因为劳动力供求失衡所致或者说劳动就业矛盾加剧才导致劳动力价格过低的结果。同时,劳动力工资水平之所以会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价格长期偏低,主要是由于劳动就业矛盾具有周期性。在过去的20多年间,由于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速不断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及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技能不断增强等因素带动下,制造业就业人口逐步增多、就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制造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而新加入 WTO后外贸市场竞争加剧则对制造业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等问题。
四、应对之策
针对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国家可以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促进就业,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建设。要让劳动力成为商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对生产和劳动要素进行投入。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成本、加大公共服务支出等来提高企业积极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