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用于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由企业所有者投入或提供给他人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用货币计量的、反映企业各单位经济效益变动趋势和水平的各项费用。成本包括直接费用以及由间接成本所引起的各项费用。对于直接费用,会计上称为“管理费用”(管理营业支出)或“销售费用”(销售产品);对于间接成本,会计上称为“其他成本”(其他营业支出)或“营业外支出”。由于不同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不同,对同一管理环节所发生和产生的成本又有差异。
一、营业支出
营业支出是企业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发生的各项现金支出。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筹集资金而由企业所有者投入的,用于支付给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直接支出,也是引起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时所发生的支出。主要有:工资,包括奖金和津贴,补贴,奖金,津贴,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提取的公积金,奖金,住房公积金,稿酬;职工福利的支出,属于企业成本;职工教育经费,属于职工福利的支出;离退休,费用等。其他直接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并用于支付给单位以外人员的费用、对生产经营成果所产生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等均属于营业支出。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营业支出,主要包括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接受捐赠费用,各种形式的投资收益,以及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费用等等。包括与产品直接相关的税金及附加;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折旧和摊销(不含利息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各种类型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他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单位缴存部分为限)支出及职工福利经费支出。
二、管理费用
指企业为适应经营需要,从事管理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由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劳务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职工工资、工会经费、福利费、办公费等,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税收减免。管理人员应向企业支付的薪酬,除工资之外,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技术研究开发费、行政办公费、差旅率、招待费、业务招待费(不含因产品广告及其他宣传业务所需宣传品和设备的摊销费)、职工福利、工会经费。对职工福利费不得扣除企业实行“其他收入”制度时从税金中扣除,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个人负担部分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上述各项经费属于企业管理费用扣除项目外。由于不同地区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市场情况不一样,所发生的各类成本也不尽相同,这里就谈一谈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管理费用就是:在工资上有差异,有的实行的是全员劳动制,可以在一个月内领取全部报酬;有的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的实行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的是养老保险制度等;还有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呢。
三、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转让无形资产等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如佣金、手续费、特许权使用费、开发无形资产摊销、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摊销及折旧等。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或者销售需要而确定。不同企业销售费用管理方式不同,对于营销中“提成”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成本,会计上称为“销售费用”会计上称为“管理费用”(管理营业支出)或“销售费用”。
四、其他营业费用
其他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上述成本外所发生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营业外支出和管理人员薪酬支出等。其性质主要是由于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如用于支付房租、设备购置费用等。包括:(1)工资与福利费;(2)职工薪酬:在企业工作中由其职工支付的薪酬等;(3)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4)财务外费种以及其它,如劳务费。另外,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产品销售而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或与之有关的收入则也计入“营业外支出”而影响企业财务费用项目核算。
五、所得税
企业的所得税按年计算,按季计算。纳税年度从一个月开始计算纳税,其应纳所得税额在次年3月31日以前汇算清缴。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考虑:(1)税前扣除因素:本年度收入总额与扣除各项专项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限额部分,剩余部分准予结转以后年度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下期继续扣除.纳税人按规定需要计算的其他扣除,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职工薪酬及其他费用扣除项目等。如按现行政策规定允许扣除部分需按20%加计扣除,实际纳税所得额为计算税额。增值税是企业以实际缴纳生产经营成本为条件进行征税的一种税型,主要用于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及与此有关的税费。一般情况下不应在本年度抵扣,即按“应交税金——应纳税额”计算递延纳税,待实际抵扣完成后再结转以后年度弥补;超过部分,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下期再抵扣。其计算方法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已预缴税款-待抵扣退税额)÷已纳税款金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