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技能劳动者,另一种是高技能劳动者。在这个意义上,所谓高技能劳动者是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劳动者以及从事相关职业、具有特定工作能力的人员。通常情况下,他们会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来获得报酬以外又额外的收入。如果将这些收入用来购买更好地服务,他们可以更有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我们只考虑在某些情况下高技能消费者能带来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那么我们就需要将所获得的收入考虑在内了:例如一个美国工人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资本和劳动所创造就业等价值。
一、人力成本产出法
人力成本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 E·科斯在1950年首先提出。其原理是在经济学中,劳动者工资和其他劳动条件为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投资和劳动创造价值的总和,包括劳动所消耗的资本,消耗劳动所提供的劳动产品的数量,以及消耗其他部分劳动提供支持劳动的产品。该公式所用计算方法比较简单,计算也比较方便。例如一名普通市民一年需要一名技术员进行操作,他有两个工作。工资水平(W/1×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工资水平)×100%×10=810元(大写:万元)如果一个工人从工作中能够以工资为基础获得报酬(N+ X)*工作年限来计算他的人力成本(N*20*10 X 10- X Y Y)也就是1010元。
二、计算方法之一:劳动总成本除以资本总额
虽然在计算方法上,我国似乎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但我们可以将这些劳动所消耗掉的资本及劳动所创造的就业等价值计入总成本之中。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常常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者在生产中产生的劳动总成本除以该国家或地区所有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就业等价值所得到的结果。例如我们以上海为例,在经济领域,如果一个工人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或使用某一工具或者机械等,那么他就需要通过“雇佣”来实现。在日常生产中可能会遇到一个岗位需要3-4个工人来完成,但是如果这3个人同时需要操作机器,则会有更多精力来完成生产任务。在这一个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少并且没有固定标准导致相应工作岗位被大量占用,从而影响整个生产效率(实际产出)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人力资本总额来计算每一个人在生产中所消耗出去得劳动时间。因此这个单位将为劳动力创造就业或降低成本。如果某一劳动者在其他领域创造了劳动而没有被使用,则其所造成的劳动总支出将除以该劳动者目前所从事劳动的市场价格等等,这样结果会非常糟糕。而劳动总成本除以资本总额则是一种能够量化地反映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利用率而间接增长效益的指标,我们把它用来作为对美国、欧盟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产出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比较有效且值得使用过一种即用资本总额来计算劳动总成本。
三、资本和劳动力的比值(Outlook)
当劳动力生产出的资本价值与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如商品生产时)相等值时,就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其中资本=全社会总劳动力(不包括工资和福利等劳动投入)÷生产所需的资本。其中,土地、房产和其他土地所有人在这段时间里要为这个地去支付的费用叫做租金。其中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中,劳动力所生产过程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的直接经济财富(即劳动创造就业),它不是一种商品,而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工具,能够实现商品所有权和其他多种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如在国外投资而获得利息等收入)。其中,劳动力主要包括: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工资、土地租赁费、水电费及工资薪金支出、个人消费支出等各种费用在工资中按比例分摊。
四、结果分析
因此,我们将计算所得之万元人力成本产出转换为相应的货币价格,以获取相应的现金。首先,将资本项目转换成成现金,然后在现金上再乘以产出增长率,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乘以劳动力资源总量,得出最终可得出来:按照本文对万元人力成本产出计算公式来看,其可得人均财富增长率等于0.0937,因此就可以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975元,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经济产出。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这将意味着每年可以获得超过60000元人民币的收入。
五、结论
我们发现,虽然美国工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是平均的,但是在收入中占主导地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工人的收入高于其他国家工人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拉大,但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工人相比,他们的劳动贡献更大。一个美国工人应该在他们自己的劳动中得到更多;他们消费掉相应的劳动所创造价值就更多了。这种不平等带来了生活质量上、社会福利上的差别。因此在消费时要理性。这就决定了消费者要花更多钱购买更好地服务。当然如果高技能劳动者还能够拿到更高水平的工资应该比低收入阶层挣得更多。但是更多了,这对高技能劳动者也意味着更多地可能会发生“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