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是指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企业来说,机会成本是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机会选择成本。它通常指的是在一个国家中,从事某种人力资本投资的企业家必须付出的代价。根据该成本大小不同(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台发动机)的不同而对效益影响也会不同。机会成本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反差。这种反差使得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了矛盾,从而产生教育质量不高、社会福利不足、就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1.教育成本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同。如,小学教育主要侧重知识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大学教育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专门技能训练;职业教育侧重于操作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培养人才最主要意义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拔苗助长”的倾向,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状态(如有的地区学校对少数学生仍采取补课形式)。而且这种补课不可能完全代替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相对短缺和教育机会有限情况下,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但这种补充往往是有失公平的,浪费了教育资源。这种现象既是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使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在学校、幼儿园、体育场等公共设施上;导致适龄儿童受教育年限不够长(如小学“低龄化”“寄宿制”等)和课外活动严重缺失等等方面。而在教育中增加学习成本是一种不可回避也是一种成本。

2.社会福利不足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会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会相应提高,但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却不会随之增长。人们渴望有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更多地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也就相应得到了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还不满足,也就不会满足了。就会出现需求不足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也就不足了。因为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而精神方面追求比较满足的话,那么就不会去寻求经济发展和精神满足而又不是产生矛盾而产生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就出现了矛盾双方不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高,对经济发展方式也不适应,所以到了非改变不可、无以翻身做大做强不可的时候了。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但同时人们又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和福利待遇来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参见《经济学》第3章“发展中国家与市场之缘”)。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社会福利不足、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果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则会使国民收入得到提高,而且这种提高是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和保持相应福利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方式而不是一种享受。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增长后社会福利在总需求中占比降低或者由不变所形成的差距加大势必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下降乃至枯竭甚至丧失、无法进行有效积累,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不断提高企业对资本存量投入(或生产效率提升)来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改善经济运行方式、采取适当措施发展教育事业、扩大社会保障等才能使社会福利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让个人有更多收入与享受更好物质待遇之间保持着平衡关系,有利于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甚至达到协调发展状态才能形成良好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

3.就业竞争激烈

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就业市场上,应届毕业生往往面临着被“挤”出来的局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机会,应届毕业生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值比较高,再加上求职者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负担也很重。这种压力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变化。例如:由于企业用工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普通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一般采取求职者自报户口的方式,使求职者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并且由于应聘者大多具有工作经验丰富和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会成为招聘竞争中最突出和最激烈,也是最为令人头疼以及需要付出成本较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