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今年1月1日起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意味着,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工资将不会再上涨了(这不是因为企业工资上涨导致的问题,而是为了提升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拥有巨大商机,但也同时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闲置产能,以及劳动力质量不高等问题。要让劳动者安心工作、有尊严地离开企业,除了要降低成本之外,还必须实现人力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在劳动生产率上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的过程。

1.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从扩大需求、降低成本两方面着手,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发行新股来降低融资成本;在劳动生产力上,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工人待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政府职能上,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来优化营商环境。目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就是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劳动力供给过剩并存,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此,必须积极推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在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将成为整个经济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影响非常明显,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的上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二是劳动力价格在短期内上涨使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首先,人力成本上涨会导致劳动力收入下降,这将增加工人工资水平。其次,人力成本上涨会导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受限。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劳动生产率为22717元/人,平均工资为10313元/人。因此,从2018年1月1日起,降低企业工资将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促使劳动力流动、人才流动减少:一是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让更多劳动者获得更多机会(增加了企业用工风险)。二是让更多劳动者获得更多工资、更高福利、更好工作环境。

3.人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高质量的人力发展阶段,即劳动者素质较低,劳动生产力水平较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除了降成本以外,必须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人才素质上必须对劳动力队伍的基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要鼓励创业创新,使创新为人力资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要增加劳动收入并提高工资水平;加强对创新的支持,激发劳动者创造才能;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进行人力的优化配置十分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人力资本市场特征等,实现“人-人”到“人头”的再优化配置是实现人力高质量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人口结构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及人口数量大幅增加(预计2035年将超过4亿)、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数量激增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