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财政”(ID: China Congress),作者刘畅,36氪经授权发布。最近在学习《什么是人力成本?》这篇文章后,我对中国人力成本问题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过去20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真正重视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来自于人力资源。

一、中国人力成本为什么那么低?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劳动力成本问题。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劳动力成本替代战略”,当时美国提出了“21世纪工业陷阱”的概念。虽然后来经过努力我国重新建立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但我国劳动力成本依然处于国际中等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18.3%,相比于197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人均劳动力也是一直处在下降趋势。从1979年到2017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从132.63美元/人(未剔除农业成本)提高到161.75美元/人,翻了30倍多。20年间我国劳动人口减少了4亿,而同期美国劳动力人数为3.3亿人,是中国当年劳动力总量的5倍多。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依靠低素质劳动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轨迹。因此必须承认在过去20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比例、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这几年来,中国劳动力素质大幅度提升,从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来看,我们已经处在了世界范围内最低水平。其中,15岁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9.2%提高到了2017年的16.3%。18岁及以上人口比1949年的68.8%提高了4.8个百分点。此外,随着老龄化水平的降低,年轻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在劳动力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从2014年底的17.7%上升到了2018年底的17.5%,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三、产业结构变革

传统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发达国家为避免被新技术淘汰,均采取了比较宽松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政策应对外来冲击。从世界各国经验看,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是由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决定出口产品结构及其附加价值。过去二十年里,全球范围内比较流行“消费导向”和“外向型”出口主导行业。对我国而言,要实现赶超必须要保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70%。而劳动力素质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变革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保障。就产业结构而言,由于工业化时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动力增强,在这些产业中就业人数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日本和韩国有很大差距,也与我国人口基数相比有一定关系。从人口结构看,2023年我国人均 GDP达到7500美元左右,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55位,但人口红利期已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劳动力结构中,高素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口将占据较大比重。

四、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过时,未来增长的关键是增长动力来源之一

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政府总是把目光盯在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上,用简单的投资和出口来实现快速增长、保持经济高速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从长远看是成功的,但现在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进入到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阶段,已经开始转向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以投资为代表的过度投资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上有很大贡献;但从长远看也存在潜在着资源环境隐患,过度举债、债务杠杆过高、过度投机的情况已经发生。尤其是由于过去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投资不能产生回报而造成经济增长放缓。而且现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出现资源枯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是什么让中国政府不敢面对今天这样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是由于我们过去长期积累下来并试图改变现状而导致未来更长时期内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个很好的增长模式吗?这个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挑战。

五、人口红利消失后,要调整发展方式

“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增长动力应该从哪里来?除了政府投入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口红利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发展问题。首先是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了“2050年前后”老龄化速度会很快,有可能在2030年达到顶峰;然后是在2030年以后,这个趋势就会减弱,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在服务业方面,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是我们未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另外就是我们现在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基数、廉价的劳动力,所以这方面能够提供给我们足够的消费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来增加人力资源。当然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提升,比如说教育方面更加重视。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

六、政府应该做什么?

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要鼓励创新创造,为企业减负,让创业变得更容易,让更多人有机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