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了《全球人力成本报告》,称全球人力成本正在以指数的方式增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双双走低,劳动力价格涨幅已降至“史上最低”水平。而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人力价值较低,西部沿海地区人均人力成本高出一倍多。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有关。那么,该如何看待中国现阶段在成本方面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的各项“通病”又是什么?

一、劳动力供需关系变化,导致人力成本持续上升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大国,人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初,尽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劳动力供给呈现刚性增长态势,但这种增长的幅度远低于工资与社会福利支出等要素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劳动力成本仍有较大上涨空间。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明显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总体工资水平较上年度上涨,但2023年末中国人均实际劳动生产率却仅比2017年末上涨0.6%左右。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表现为人力成本差异较大

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人力成本高于西部,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人力费用占比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也比较大。中西部地区人力成本与东部地区差距达到10倍左右。中部地区人力成本较低并且一直处于上升通道。而东部地区总体是下降趋势。

三、提高劳动参与率势在必行,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提高劳动参与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仅靠降低劳动生产率还远远不够。提升劳动参与率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但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本投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当前全球面临大流行病的形势下,国内加大对一线城市、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第二,重视新产业、新业态对高素质劳动人口的吸引作用。第三,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引导和服务。第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五,加强政府、企业之间的协作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