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力成本这一话题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讨论的焦点。代表委员们表示中国人力成本太高了,严重影响到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位代表委员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我国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那么今天就来看看,大家对我国人力成本究竟有哪些误解?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误区,又该如何去避免或减少呢?
一、我国的人力成本是国内高企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薪资待遇都有着较大的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铁饭碗”一说。但是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人的工资待遇确实在不断提高。根据最新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1358元,而2018年这一数据又增加到69066元。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在2018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61358元,相比于2018年有了将近一倍的提升,而这部分工资涨幅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拥有高工资国家中最高年薪的国家。所以说尽管中国人的工资待遇有了如此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在上升,毕竟我国还有庞大地区基数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着人员工资上升的空间。
二、国人收入太低,所以劳动力数量不足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太低了,这就导致我国劳动力数量不足。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89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2.98亿人,城镇劳动力就业人口为5.54亿人。按照我国人口结构来看,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力老龄化速度。并且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我国居民财富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根据国际组织 IMF2023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7.5%,而这个比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
三、人口红利消失,需要提高人口质量
在当下的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另一方面,人口质量提升所需的劳动力,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双向良性循环。所以,当人口质量提升后,人力成本并不是提高了多少。
四、劳动力缺乏创新能力,对技术的需求不大?
从需求来看,我国的劳动力缺乏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美国,大学生的平均薪酬大约为每月12000美元;而在中国,大学生们工资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反而还要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是在2018年,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分别能够找到工作和留在北京工作,却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五、国际地位提高后,中国的“软实力”才会提升
我们常常会说,人才的成本非常高。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本身有知识产权,那么他所创造的价值才会更高。比如今年华为一项新技术就被欧盟国家认定为机密了。虽然我国每年创造的技术都非常高,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