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服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企业向员工提供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从劳动力成本占 GDP比重看,制造业仍是我国最为主要的人力资源消耗来源,高企的工资增长使其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央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提高生产率以及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等措施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战略目标逐渐得到落实。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上涨、企业用工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和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前进步伐加快等因素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成本逐渐走高。
一、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保持上涨趋势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来,劳动力工资水平仍保持上涨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0%后开始回落。2017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108192元/月,较上年上涨0.8%;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1223元/月,较上年上涨1.4%。工资涨幅虽然较上年有所放缓,但仍然处于相对高位运行。
二、企业用工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用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由于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向劳动力成本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逐渐增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用工总量达到10.76亿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74亿人,增长率为1.18%。与2012年相比,我国企业用工总量增加了1.58亿人;用工结构中制造业仍然是用工总量和结构最好的行业,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2016年制造业用工总量为11.68亿人,占全部用工总量的78.9%;服务业用工总量为9.57亿人。服务业仍是我国用工总量最大和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
三、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和国际竞争加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文件,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热情高涨。此外,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不断有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涌入中国市场,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快速布局中国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及限额以上统计报表》(以下简称《统计报表》)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达到56.7%。2018年初以来已有近百家跨国企业宣布在华研发投入占比上升或下降。这些跨国企业及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占比可有效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及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成本。
四、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前进步伐加快
2014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时,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加快等原因影响,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前进步伐加快。在制造业领域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同时,服务业正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大对提高人力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2014年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已达51.3%,高于第二产业22.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全球服务业占比首位;随着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服务业收入持续增加,我国服务业中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劳动收入占比将逐步提高。此外,在消费升级持续推进下,中国服务业收入占 GDP比重已达到58.8%(见图5)。
五、人力资源服务成本总体上升而呈下降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服务业也随之发生着较大改变。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成本逐渐走高,2013年达到峰值并超过了 GDP的6.7%。在这一时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成本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娱乐、健康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尤其是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受经济新常态影响及“互联网+”的浪潮兴起带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将进一步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教育服务市场也将更加开放。随着我国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及人力成本逐渐上升,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成本呈现出总体降低趋势,这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