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费用,是指企业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总额。通常来说,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来源的比重在60%左右,是劳动力市场的反映。中国企业的人力成本占全社会总人力成本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有些大城市甚至超过50%,有的公司甚至高达80%。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是中国发展迅速以及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下面主要从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供给、工资收入等方面来看中国(北京)人力成本问题。今天跟大家聊聊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的人力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关。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趋严重。据人社部统计2015年中国就业人员总量达2.57亿人,比上一年增加0.98亿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61亿个。其中有3.61亿人是农民工。2015年末,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6%以上的城市共有19个,比上一年增加4个。调查失业率偏高主要是受就业总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而从总体上看,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格局。
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6.8%,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14位。2023年我国人均 GDP为74943元,比上年实际 GDP增长7.5%(2023年我国人均 GDP为90310元)。
三、中国 GDP增长率与人力成本
GDP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近年来世界各国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世界 GDP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增长放缓等问题。面对中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采取了积极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措施,也通过一系列改革扩大自身优势。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人力成本也在迅速提高。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全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2016年减少了739万人,这说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劳动收入下降和资本产出不足导致人力成本快速提高。从企业角度来看,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中国力争到2030年成为制造业强国,而到2035年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四、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和人力成本指标分析
企业人均工资收入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来衡量就业状况和企业工资收入水平。中国 GDP增速从2010年起开始回落,2018年 GDP增速达到6.8%,2023年 GDP增速预计将达到6.7%。2015年至今,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已经连续3年低于 GDP增长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2元。这两项指标与 GDP增长率相比,虽然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相对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仍然不低。虽然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普遍降低,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社会中,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相比有很大提高。
五、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三种劳动力供给渠道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会不断提高对劳动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正反比;劳动力供给为生产要素供给提供了保障;在劳动报酬方面,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会促进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城镇低技能人才与农村熟练技能人才之间的结构性供给差距;二是城镇技工院校毕业生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结构性供给价差;三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在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区域发展、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市场形成不同影响,合理地调整就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