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产险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寿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13.8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净利润115.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公司半年报业绩出炉后,不少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寿险市场承压比较大,但下半年行业回暖迹象明显。”平安产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72.92亿元,同比增长5.6%,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1.79亿元,同比减少14.9%;期交保费63亿元,同比下降4.8%。“中国的保险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寿险行业的共识!事实上也是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共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壮大和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每年新增人均收入)叠加保险产品创新带来的高价值人群和经济发展需要,加之监管政策鼓励销售、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了不少新客户、提升了市场份额和知名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寿险行业已开始逐渐从产品为王向价值发展转型之路迈进。
1.产能下滑:保险公司利润承压
根据平安、人保、太保、新华等多家公司半年报业绩披露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下滑。其中,今年上半年,寿险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较大。从净利润来看,平安利润在2017年同期增长46%的情况下出现了-12.8亿元的亏损。人保寿险业绩最差的年份在2016年;新华保险次之的2016年和2017年都出现亏损。
2.人力成本:保险公司新单代理人增长放缓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无论是新单保费还是代理人数量,在中国寿险行业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新单代理人增速的放缓也在预料之中。在今年上半年各大保险公司披露2018年半年报的险企中,仅有中国平安称其上半年的代理人数量实现同比增长。从中国平安近几年的代理人数量来看[1],其2016年~2018年上半年所呈现出的年均代理人数量增长率一直高于其他险企[2]。这与其他险企的业绩增速保持一致。
3.经营数据:期交业务下滑、保费规模下滑
记者梳理中国平安(601318. SH)、中国太保(601601. SH)、新华保险(601336. SH)和中国人保(601319. SH)2017年年报数据发现:期交保费收入在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分别下降了14.9%和7.2%。其中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在2017年底同比增长11.5%,但在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滑4.8%。这与行业整体投资收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不无关系。随着保险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6月底,五家上市险企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3%、十年期及以上国债收益率为2.78%。中国太保(601601. SH)、中国平安(601318. SH)、新华保险(601336. SH)、中国太保(601601. SH)当期分别下跌了0.7%、0.4%、2.9%。
4.下半年销售及服务回暖:期交量转负与期交新单表现一致
今年下半年,各家险企纷纷释放出利好的信号。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期交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去年低基数影响,2018年3-5月原保费收入不及预期,加之投资收益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使期交量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单增速下降、年金险原保费收入同比暴跌35%,虽然仍保持了一定增长,但已无法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中国平安上半年期交新单及期交量同比实现正增幅:期交保费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5.7%;期交保费同比增速较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至4.9%。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年来看,整体业务指标较为平稳的平安产险于下半年在期交量下滑的情况下也实现了期交量及新单额、期交保费分别增长8.1%和13.4%。中国人寿全年各项指标均有所回升,综合业务收入达到634亿元(含税),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98亿元(含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