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好的广告”,用来形容做一个 app对于人力成本的节省是很恰当的。在网上看了一堆关于运营 app、平台和产品人力成本问题的文章,大多数是一些简单的计算。最常见的就是对数据分析进行统计,比如做一个移动端 app需要多少人才能通过几个平台推送推送不同类型的广告等等;再比如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最后就是在计算人力成本上也会用到很多。我们看一下其中一项数据。如果按照人均10个工作人员来算这1个人对应一个 APP大概需要多少人,那么平均下来就是一名员工花在 App上了。
1.在设计开发阶段
这里最简单的就是设计开发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少人。可以在后台设定所有的产品需求、功能、流程、数据都要被关注,并且在不停的开发、测试。你会发现虽然大家对产品比较熟悉,但是由于你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清楚。往往开发人员就是想去和用户沟通,来做出符合他们预期或者用户体验要求的 app产品,因为开发这个阶段要不断地测试、修改、优化、测试……一个的小错误迭代过去就会直接导致失败掉。所以前期设计开发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2.产品上线后
由于产品刚上线,还没有实现功能和流程上线,不能完全体现出产品价值,这时候对人力的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很多时候,新版本的上线能够带来更多的新用户和老用户的留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户不一定每天都使用 app,但是在使用一个 APP时可能都是通过 app进行的。如果每1~2周时间就有一个新的用户在用上我们的 app,并且有一定的留存,那么产品就成功了一半。在开始上线的时候我对人力成本还没进行估算,毕竟没有实际成本。那么如果上线没有一个合理的人力成本控制计划内呢?对于没有使用或者成本很低的产品来说,人力成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点。不过我相信产品人力成本一定会减少。比如在设计产品时设计开发人员会被节约一点;那么公司投入相应的工资成本、福利政策和福利等等也是可以节省下一部分。另外,对于很多已经开发好软件的公司来说,其实有不少类似项目正在尝试、或者已经开发完成并上线的情况下才投入使用。
3.员工离职
一款成功的 app,需要具备的人员会比较多,所以会产生一种现象,即员工离职。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能力突出的员工打造成一款可以留下来的人。比如:有经验的工程师会根据客户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级别评价,让其更加熟悉产品;优秀的业务人员可考虑直接使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内部竞争,所以离职的员工数量会比较多,比如之前某一个团队中有个总监离职(可能不会及时对他负责的部分进行调整)又或另一个团队中有多人离职。一个公司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范围的客户和需求点,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成为业务骨干。而且由于这个群体往往比较稳定且优秀(部分情况下)所以导致这类员工离职之后很难找到其他新的管理者来负责。而如果团队成员比较少或者一个部门只有一个人工作,那就比较麻烦了,那又该如何解决呢?这时候大家就要想到离职了该怎么办?在这里我做一个估算:如果 A员工离职了2个月后 B员工才离职而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然后跳槽入 A阵营时 A员工则需要额外支付 N+1的工资差额来离职(N+1);所以有个比较好方式是将 A员工留在一个部门上继续工作直至 B员工主动辞职离职。
4.人力成本的计算标准(表1)
上面计算了每个 app需要的人力成本,按照人均10个工作人员来算,那这1个人对应一个 APP大概需要多少人?答案很明显啊,肯定是要数错了的,这样就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了。所以很多公司都会根据员工人均月收入来进行考核和调整。对于大部分运营来说,员工人均月薪大概在1000-2000之间。以10个工作人员为例吧:按照这个数据来看,人均工资2000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只把人均工资作为最低标准计算的话,那就不合理(也是太高了)了。
5.总结
虽然对数据的分析不够完善,但是还是能给公司节省很多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了这个数据就可以很好的给产品和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优化人力成本结构。有了这个基础,开发人员的投入可以降下来,成本降下来了。在此感谢 JD提供这个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帮助我们。但如果一个产品不够完善可能会有这么多“坑”,我们是时候考虑重新规划一下了。关于人力成本其实做不好产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内这个行业太缺乏对于人力成本节约的思考了。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在公司的会议室对我说:别再想着节省人力成本了!这句话说得太有道理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公司运营工程师都知道他们产品的价值和用户体验在哪里,但是如何通过运营节省下来是一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