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一个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向外部投入的全部劳动力成本,它包括工资、保险、福利补贴、职工培训、劳动保护等支出。它在一定时期内是一种相对固定不变的资源,而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动。人力成本与其投入要素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人力成本具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是一种相对固定不变的资源。所以如果不能充分地了解人力成本,就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员工劳动生产率实际上反映了生产要素价格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之比。
1、定义
全员劳动生产率(Human Received Two)是指所有工作人员所创造出来的所有工作时间价值和产出的总和。这个数与人力资本相关联,具有无限大的含义。广义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包括所有工人在一段时期内获得的全部剩余价值,它包含了雇员从劳动生产率产生中所获得的利润之中。它可以由不同比例和不同种类甚至不一样种类的劳动力提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资本经营收益(EVA)。也可以根据投入的不同类型的劳动产品而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如生产过程中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其生产率也相应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某一单位的总投入与其所创造的全部劳动价值之间的关系,而是指一个企业所有劳动参与人所创造的全部劳动,即包括全部人工和机械创造劳动生产率。
2、理论基础
所谓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称人均效率)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弗里德曼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价格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劳动力价格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这两个基础上,基于生产要素、产品和市场需求三个变量相结合的理论,它代表了技术、知识以及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它能对企业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并提供一种分析指标,也就是对企业所有成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从劳动者入手,要了解劳动者创造多少效益就应考虑他们在单位劳动所耗费的资本与劳动时间是否相等?劳动报酬是否能够完全保证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哪里?他们能获取多少报酬?是否真正参与企业劳动?其利益是否得到保证等重要方面,是人力成本反映了企业经营结果所付出的全部劳动与资本价格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基础。这是最广泛而有效地说明了人力成本与其他成本因素之间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密不可分的复杂关系。
3、计算公式及基本原理如下:
其中, R表示公司全部员工人数; I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而 P,则是员工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为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以某一国家(或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该企业人力成本支出水平及其所占比重的标准。该指标的计算方法: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以人均工作时间20年为基础,计算出员工平均工资。其计算公式为:工资收入×工龄系数(如:40岁)×0.8=4.4;工资增长率×0.8=3.5%;B、 C分别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实际缴纳部分;职工月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为劳动者本人标准工资(即人民币)*100%+生活费实际支付人数 x60%。C:员工工作时间×80%;工作时间×8%。
4、评价指标
(1)员工劳动生产率:即企业每名员工从事本企业所生产要素的总效率。在分析员工劳动生产率时,可以将一系列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计入所有劳动者的平均水平,使之与其劳动贡献相适应、相匹配,其比率越高则单位效率越高。按劳动生产率对全部职工进行计算时,将全部劳动力和资本两部分。如果将全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均按劳动生产率进行评价,那么劳动生产率就等于资本价格对企业产品价值的价格减去全部劳动力所需支付的报酬总额。因此,资本效率决定了企业产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2)生产率:又称每单位产值贡献值。是用劳动参与率或人均产值除以本企业职工总数作为计算要素形成的。(3)利润率:指每单位有效管理的价值之和除以有效投资所得到的收益。
5、一般方法如下:
(1)企业利润率法:是指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按营业成本加上营业外收入加上利息、折旧、摊销、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利润总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所得税后的净额。对资产负债科目核算后,加总就是各项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待摊费用以及利息之后的余额。其中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可以再细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净稳定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固定资产折旧等。资产中,存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可以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中各种资产科目计算。(2)成本加权平均数法:是将各项资产,按一定次序按一定的方式计算得出各资产价值的绝对值,将其除以各项生产要素得到一组资产指标用除以相应的系数后所得到的数值,再加上各项资产中的扣除费用,即可得出该企业每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