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临夏州域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从2015年到2023年,劳动力成本指数上涨了2.3%。临夏州域内各行业人力成本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生产服务业人力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5.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减少0.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从收入看,粮食价格为16.0元/公斤,同比上涨3.5%;蔬菜价格1.7%以上同比上涨;生猪产能不断恢复。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临夏州域内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有所下跌:2023年相比全州 CPI分别上涨0.7%和3.9%。与上年相比,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0%;衣着、居住支出分别下降3.5%、7.6%;交通运输盈亏相抵后减少4.0%。
一、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企业用工需求增加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供求矛盾凸显,这是临夏州域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从2015年到2023年,劳动力总成本指数从1.98上涨到2.3%,劳动力成本指数从1.95上涨到2.336,上涨了2.3%。由于人力成本高企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临夏州域内各行业用工需求均有所增加。从2015年到2023年,从劳动生产率看:2018年、2023年,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8252元/人、9474元/人,同比分别增长7.2%、9.8%。从不同行业看:服务业占比44.0%;制造业占49.6%;第三产业占55.7%;金融业占12.0%。从行业类别看: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占31.1%、15.6%。从经济运行质量看:2018年全州实现 GDP741.2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分别高于全省3.4个、1.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全州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二、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用工成本增加
临夏州域内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在劳动力供给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劳动力数量较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劳动力供给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高,用工规模远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临夏的用工总量中所占比重更大,吸纳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劳动力供给结构和就业结构就成为影响用工价格的重要因素。临夏州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大多数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教育和技能培训,大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不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目前的生产经营和就业形势。同时受传统观念和对企业效益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或在外地务工创业,他们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2023年全州外出务工人员约2.6万人(次),同比增加0.1万人;本地务工约0.6万人(占比10.4%)务工收入同比下降0.6%;外出务工农民工平均月工资为1749元/月,同比增加127元/月。劳动力用工成本明显提高,较上年同期上涨了2.3%;其中从事农业人员支出比重最高(24.0%);受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影响下降5.2%;因疫情影响造成服务业人力成本同比增加7.5%;制造业受行业发展因素较大。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改革的深入推动及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支持,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2023年后农民工就业总量将比2018年减少60万人左右是大概率事件会出现新一轮人口流动热潮;从劳动力需求结构来看:临夏州域内“用工荒”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从用工市场需求来看,由于临夏本地劳动力资源总量不足且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原因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用工成本持续增长。
三、就业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困难
从劳动力成本指数的走势来看,2015年劳动力成本指数为145.3,而2023年劳动力成本指数上涨了2.3%,劳动力成本指数处于高位,从2015年到2023年,劳动力成本指数上涨了2.3%,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外出务工难度,这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的主要原因。202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薪酬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20.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用工荒”是制约我州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劳动力数量和收入来源较少、工作条件较差等原因,企业招工难成为制约就业和劳动力输出最主要的因素。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然是影响我州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夏州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四、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偏高
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人口与其所抚养的人口数量之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州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为16.7,比上年同期上升2.3%;抚养比为15.2,比上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全州各行业中,第二产业的抚养比为22.5%,第三产业为24.5%,第一产业为18.8%。与2016年相比,受教育程度降低5.4%,其中大学文化程度下降1.8%,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上升1.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州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上升2.9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抚养比上升5.1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抚养比上升0.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抚养比上升1.2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老年人(65岁以上)、其他社会老年人、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农村少年儿童等4类,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4.8%、23.1%、11.6%、8.9%、10.0%。而上年同期这四类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1.0%、14.9%、8.8%、7.7%和7.8%。全州18岁以上户籍总人口中男性为437583人,占61.0%;女性为46949人,占47.0%(见图2)。按各年龄段比例计算出来的劳动力所提供的 GDP比重为10.2%左右。可以看出我州农村劳动力抚养比比比较高出城市水平约12个百分点,是导致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各行业人力成本中占比变化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从各行业人力成本占比来看,前三名分别为农林牧渔业、金融业、非农管理和其他服务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人力成本占总劳动成本比重最大。但随着我州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市场不饱和等因素影响,全州第一产业人工成本有所增加;二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人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7.0%;第三产业人力成本较高。全州各行业占比均在2-3%之间。第一产业总的人力成本下降,而第二产中的服务业,如餐饮业人力费用不断上涨,使得第三工业生产放缓;前三名企业用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第四次经济普查期间,受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劳动力投入结构变化。目前全州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第一产业总体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且随着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用工和成本较高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