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当前房地产泡沫膨胀、就业压力增大和通胀上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财富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社会对贫富问题有一个非常敏感和关切,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不是单纯的收入差距太大,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和劳动力成本过高。这两方面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化解中国经济存在的巨大财富分配不均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扩大与贫富差距加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问题上,除了劳动人口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一、劳动者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虽然劳动者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是收入差距越大,不一定就是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而是由工资收入决定。这一点,其实是人们非常敏感的问题,为什么?因为,目前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付出了太多。例如,我们在中国就业市场上找不到其他职业劳动力,找不到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来源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收入不平等比较严重。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是劳动者。也就是说,你的劳动所得并不高。所以我们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相应地加大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标准,也就是提高劳动者工资。而且还要让所有劳动者都得到平等分配甚至有保障,否则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提高劳动者收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其获得的工资。如果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出现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现象。

二、目前中国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增长模式向现代高增长模式的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分化”现象。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引发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高通胀、高失业”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居民的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手中的财富就变成了财富的主要来源;而普通民众由于没有机会积累财富也就失去了财富积累的机会。在这种状况下形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工资收入制度改革的不到位;第二、财富分布和收入差距过大;第三、教育质量提高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致!当前我国居民部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物价涨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其中居民可支配现金收入是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中国居民工资和名义基尼系数的计算得出——2005年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336元/月.

三、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般地区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在校比例为9.5:1,而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入学率仅为57.1%。这个数字与日本相当甚至高于我国台湾地区。据有关专家估计,2000年我国农村中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时间要比城镇学生少1年之久,而城镇教育投入却要比农村多出很多倍。因此可以说,“差距”实际上已经拉大了收入分配矛盾的不平等现象。另外,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大规模流失现象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40万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在高等教育毕业后并没有就业市场来,而是进入了其他企业或工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