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人力成本,是指事业单位在一个单位经营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支出等,事业单位成本是整个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具体项目是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福利基金以及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人力成本按直接人工与间接人工计算。直接人工:指从事与业务活动相关而又不直接从报酬中取得报酬的工作人员。职工福利基金:指为人员提供必要物质保障而收取的费用。
一、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是指事业单位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职工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工、测量工程人员和其他劳动保障部门急需的工勤技能人才;管理人员是指直接负责管理一个单位的领导及机构。事业单位职工人数与在岗职工人数可以同时计算,但在同一年度内最多不超过12人。事业单位按其实际工作天数折算每人每月岗位工资后,实际发放的平均工资为其本人工资。事业单位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应采用劳务合同工资折算方法,其标准为:工作期间(不包括劳动关系建立时期)每人每月实发基本工资为人民币2700元;工作期间(包括劳动关系建立时期)按实际执行年度岗位工资及其他相关津贴补贴为人民币3300元;试用期按正式职工人数确定。其中:试用年限、不超过1年、不超过2年和连续试用期四种类型的,试用期内每人每月实际发放基本工资为14000元,试用期外每人每月实际发放基本工资为15000元;连续试用3年以上每人每月实际发放基本工资12500元,试用期满后考核合格的,按实际领取基本工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每年按照不超过核定基数20%控制规模以内的比例,分三种情况确定:(1)本年度新录用职工数量少于核定基数(含本年度内因招用和调出公务员导致增加数量)。
二、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对国家经济政策、会计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在确定年度成本水平时进行。财务制度包括经济业务制度和会计原则。财务制度包括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两个部分。资产管理是指为了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以明确资产权利人、使用人以及相关部门都必须遵守的制度,确保资产能够充分地使用和充分地保值增值。会计核算是指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确认资产价值,分析资产状况以及估算资产使用效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编制有关经济业务资料和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项工作。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对于事业企业而言,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实现财务报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