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工作和生活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和其他资源。包括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劳动者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执行的国家规定。由于劳动力成本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动,所以不同企业对人力成本投入也会有很大差别。人力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1、货币支出法:包括工资总额、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劳动者报酬总额、各项社会保障费用和福利支出。2、固定资本形成法:企业单位利用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企业内部分配)所形成的投资项目和积累形成的资本。3、无形资产法:用于确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而不摊销的无形资产;采用成本分摊方法确定成本费用,即把产品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可得收益,按本地区同一种经营方式生产过的单位数量该产品的劳动力全部成本除以该产品所需各种人员工资。

一、工资总额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总额,是指企业为保证劳动者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及住房公积金。其中又以计时工资为最主要计件工资。按工资总额计提的工资总额的比重称为计件单价。工资总额既可作为计算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和确定职工工资标准的依据,也可作为确定人工成本的主要依据。由于计算劳动者报酬必须考虑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劳动贡献和生产技能贡献等因素,所以计算时,一般采用固定工资。固定工资则除按规定应发放者外,还必须支付工资给本人、配偶或子女,否则不发或者少发工资或其倍数减少工资而扣发职工工资。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救济金等。

二、劳动者报酬总额

劳动者报酬总额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待遇支出两部分。工资总额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劳动报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劳动力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系数×实际劳动生产率×职工工资总额÷计件工资%实际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企业实际劳动者通过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获得的劳动。

三、各项社会保障费用和福利支出

国家制定的各项社会保障费用和福利支出的核算方法,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社会保障制度中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和缴费年限的长短而定的。我国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一般为12年。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渐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满15年的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累计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企业缴费时累计年限计算为累计缴费年限,最高不超过15年。缴费年限不足15年(含)的按实际缴费年限确定最低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国家根据本单位实际缴费年限按月计算、不低于本单位工资总额2%的比例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也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待遇制度。

四、无形资产法计算人力成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固定资本形成法中规定的资本支出法,二是资本化的方法,三是固定资产法中所使用的无形资产成本法。

其中,资本化方法是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它与现金流量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人力成本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有所不同。首先将某一项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企业内部分配)进行计量。其次,从每项资产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资本。该资本化不影响该资产的正常使用。再次,采用资本化方法将所有无形资产中所有成本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以后各期不再摊销,以满足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优点是计算成本比较简便而较易于实现;缺点是不能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无法解决固定资产折旧(或资本化)与收益分配之间长期存在争议问题引发重大经济纠纷时采用;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力所创造价值部分已转入成本或者资本公积等不能实现投资效益,并且没有合理地确定企业其他无形资产价值的损失;对无形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无法确认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