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社保费用、劳保用品费用、交通费等等。这些项目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产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对人力成本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合理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许多企业会根据自己所处地位和行业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基础人力成本怎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1、薪资结构

在薪资结构中,按照薪资等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五级,三级,四级,八级薪资标准。例如:根据岗位等级划分为五大薪资等级:五级最低,三级最高,四级最高;根据工作年限划分为九级薪资级别:10-14级薪资标准高一点,15-18级高一点,19-25级低一点,26-28级高一点,29-30级低一点;根据工资构成分为初级薪资、中级薪资和高级薪资标准:初级薪资高于中级工,中级薪资高于高级工,高级薪资高于普通工人,高于管理人员。

2、员工基本薪酬、公积金和社保

员工基本薪酬=(员工平均工资×基本公积金+各项福利待遇+奖金等)/2×员工福利系数=年薪。这部分一般与员工的薪酬水平挂钩,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产品种类制定相应的薪酬水平。公积金: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积金一般是指企业向劳动者支付的,用于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用于职工生活福利与补助的费用(国家规定在税前扣除)。社保:企业为保证员工享有法定劳动权益而进行的社会保险以及职工个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中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五项:养老保险、失业风险保险、工伤风险保险和生育风险保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般按月缴纳,但也有部分企业是按年缴纳。

3、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包括基本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其他福利,如:免费体检、定期的健康检查、节日慰问、定期探视、加班补助、节日礼金等等。其中包括了一些列不需要支付给劳动者的福利,例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支付的福利。例如:工作时间内进行培训费用;无薪休假时间,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享受相关福利;特殊困难休假等。

4、企业所得税

员工工资、福利费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公式为:其中:=(全部工资总额-个人累计工资薪金总额)*25%-12%=50,200元。以上就是基础人力成本怎么计算公式,我们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个人累计工资薪金总额=个人年度工资薪金总额×12个月)。通过计算得知,个人劳动收入=5250000-550000-560000=665200元,因此最终个人获得收入=665200元×12个月=13760元,同时减去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后得出个人工资总额×12个月后获得总收入=17760元。

5、其他项目费用支付基数与税率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其他项目费用支付,除生产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劳保用品费用、交通费外,还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工生活、劳动定额、考核奖惩、社会保险等各种性质的管理费用。企业生产人员工资包括固定人员工资、劳动工资和浮动工资;保险及社保缴费也包括固定缴费部分。劳动报酬、奖励收入及其他收入按不同税率计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是按工资、薪金、奖金所得项目征收税款。根据不同行业适用税率不同。根据工薪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根据生产效益课税适用税率为15%;如果所得为非经营所得可按20%税率征税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