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进,企业员工福利也逐渐增多,甚至有的公司还出现了“共享员工”模式。企业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劳动力为社会提供的各项服务费用。其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生产活动的成本、销售商品以及提供劳务等间接成本(包括增值税)以及提供服务和劳务的摊销、其他相关费用(包括工资福利)。目前,各会计机构核算方式不同,根据《企业财务通则》,核算人力成本采用定员定额法,将人工成本分为工时定额和工时实际工作量两部分。其中,工时定额主要包括工人工资总量计划制定、工人工资标准核定等内容;工时实际工作量则是按员工工资总额计划的工作量估算员工工资、加班津贴等费用总额,根据员工人数或工作年限对其进行分配,并通过“人均劳动生产率”来测算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工时定额法
工时定额法是根据企业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所需人工资源来计算人工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工人工时定额=所使用的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该公式是由我国工时定额委员会制定后,向社会公布后在企业中进行广泛地宣传,并对工人进行考核的一种计酬方法。该方法核算方式简单,计算公式:其中,应考虑下列因素:(1)企业生产规模大小;(2)职工人数;(3)劳动时间;(4)生产目标;(5)任务数量;(6)工效;(7)经济贡献。当用工人数在某一阶段确定后,再根据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而确定该企业每个工种的人工资源投入情况,例如以工人平均每天完成10个工作任务为例,某企业应生产某种产品一个班所需产量为:工人1人平均每天2.16元/小时,即每小时2.5元;如工人为2人则计算其每天能生产3.25元,则工人一个月需要缴纳工时定额为:290×2=423元。
二、工时实际工作量法
一般采用工时实际工作量法进行人力成本核算。该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企业,尤其是对劳动力资源较为集中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大中型企业都适用。工时定额法核算劳动生产率时,需要把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与工资总额相乘后来计算员工的工时实际工作量,并将此作为人工成本分摊到各成本项目中去。比如某个企业年度需要支付工人人数为150人左右,人均成本3000元/人/年。其中以300元/人计取工资总额,按照定额工时产量;对于每一个人计算出工时实际工作量作为当月定额工时实计数,并根据该工时所对应的工资总额计算工资。按工资总额内扣除各种税费后计算出具体金额,并将实际计算出来并填入“员工工资费用项目”里。这种方法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工时定额是根据工时定额来确定工资额,并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分配,但这种核算方法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员工工作量与实际工资收入不一致,或者有的人员较多,这种方法不利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在收入分配上公平原则上进行统一标准设计。通常这种方式是公司设置计件工资、绩效考核等奖金制度和补贴制度来激励员工工作,同时通过“人均劳动生产率”去核算职工劳动成本、福利。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工时实际工作量法计算出来后一定要在计算当期计入相关费用。
三、工资福利计提方法
工资福利计提方法:企业采用定员定额法计提工资福利时,应将工资总额根据职工个人的工作量按比例折算成货币金额。根据职工为本单位实际支付的各类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劳动报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费(不含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以及与此有关的停工、停产期间的待遇,应按实际支付费用确定。根据税法规定,劳动报酬需要按照支付时间确认和计量的,应当在支付给劳动报酬时确认为当期工资。采用人民币元计算时,以人民币元为1人民币元小写。如果是人民币元计算发放的,按实支付;如果是人民币元计算发放的,按实际发放到劳动者本人银行卡上。如果员工是在当月内支付工资给其他提供劳务活动的人员,当月工资超过一个月;而当月未支付时,则不需要计提工资福利费。计提时当月工资:当月工资(含税),应按当月工资总额减去当月福利费用后余额提取,扣除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后向职工发放。
四、其他辅助支出计提方法
由于会计核算要求,辅助支出的核算方式与工资相同,但由于财务人员在操作中不能准确确定相关费用,通常将其纳入存货或资产管理。对员工福利的计提,一般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入“劳动报酬”项目中。员工按实际工作天数扣除加班费、奖励性员工津贴、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补充医疗保险等与职工薪酬有关费用外予以补助。职工福利包括基本工资、住房公积金等。其中,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规定可以提取的额度内由个人缴纳并按照单位有关规定提取的缴存金额;职工未按照规定进行十二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累积个人应缴纳部分;因企业缴存部分发生的住房公积金。个人公积金包括单位和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职工本人其他单位缴纳部分、工会筹集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应缴存且未使用完的住房公积金;企业应承担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支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