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要求的时间安排工作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企业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因此,合理制定工时,对于控制企业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工时控制员工的绩效?
一、以年度为周期,做好日常管理
工时的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管理、组织架构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战略不清晰,以及企业规模偏小、业务类型多样、发展阶段不一,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做好全年工作计划的落实,及时做好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另外还要对日常工作中员工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考勤数据,通过管理系统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需要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之际,认真分析每个员工的绩效实际结果及差距原因。
二、编制合理的工时计划
由于许多企业没有编制工时计划的意识,工作安排经常是粗放式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如果一个岗位工作内容不多,而一个人却能完成多个任务(如:生产工艺技术工作),这很容易造成人员工作时间浪费。比如一个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单调的时候,却要安排上三个人来完成。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或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或产品时则必须由企业自行安排人员来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就会造成人员浪费。因此建议各企业应编制工时计划,这样做既能控制员工在企业内的工作时间(不能太长),也能控制员工在企业外活动时间(需要进行监督指导)。
三、调整员工日常工作节奏
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绩效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考虑员工日常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一个团队的工作量是按照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长来分配的,这个时间段也就是该团队每天的工作时间。因此,可以通过员工工作量分配图来计算每个工作日的作业时间成本。通过计算每个工作日不同节点的任务成本。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员工在每日业务活动中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成本。
四、考核工时数量与质量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为了避免因工时过长而导致对公司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往往会通过控制工时数量与质量来达到控制企业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工时数量控制与质量控制结合,可以减少企业对员工绩效评价考核的时间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工时的数量控制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劳动定额体系之内,而不是一味地控制所有岗位。因此就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做好工作时间考核及综合薪酬分配。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对各岗位工时数量与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同时还要对各岗位在整个劳动定额体系中所占比例进行科学地估算计算。
五、建立员工工时数据档案
通过对员工日工作时间、工时安排等方面数据的分析,建立员工工作时间档案,记录每日工表上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绩效。公司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对工作工时做详细分类。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情况及工时安排,制定工作内容详细的每月工作时间统计表,将每月工作时间与每月末相对比,看看员工上班时间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