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很多企业将人力成本视为最低的成本,认为人力成本是最小最廉价的。其实目前,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工资、社保、福利、保险补贴等。在中国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将人员费用划分为员工薪酬费用或直接薪酬费用和间接薪酬费用两类。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工资制度也各不相同。在实际运营中,对于公司员工,尤其是主要负责公司人事及管理事务的管理者来说,人力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了一项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对于企业中非人力成本(包括员工福利、社会保险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被研究和采用。本文将以“劳动力三级管理”为主题对这一课题进行阐述及分析。

一、人力三级成本核算的意义

人力成本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工资、社会保险等费用的开支是最为普遍和主要的成本开支。在企业中,其管理模式是“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从财务角度来讲:工资、社会保险、福利等支出属于人力成本范畴,应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来看这一课题;在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相应的费用,就形成了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由于产品销售问题也产生了该产品相关费用项目,从而产生了该费用的具体使用。这部分费用如果使用不当,也就会产生很大的浪费。人力三级成本核算将是对企业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和控制。这是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根据经营规模和产品类别设置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部门,将责任层层分解下去,并形成统一认识。然后将这些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业务部门和人员上,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加以落实。通过人力三级成本核算能够及时地发现业务过程中涉及到部门之间管理与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案。通过对组织运作体系及各环节所产生的经济行为进行正确分析和及时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因此对各种人力成本进行正确、合理、有效评估、评价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力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将企业员工数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对经济效应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各项数据指标,对于准确进行财务计算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效率最大化;二是能够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将人力成本纳入到业绩考核当中。人力三级成本核算将逐步实现各部门之间、相关人员之间合理流动与利益分配问题的统一,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之目的;对于管理者而言其人力成本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它不仅能体现出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需要消耗哪些资源和大量人力

二、实现人力三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1)构建人力三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总体框架:企业需要对人力成本进行详细的计算,并将该核算方式应用到各业务流程中。在构建业务流程时,要将公司所有员工所发生的直接薪酬费用或间接薪酬费用作为员工薪酬费予以核算。同时对于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形成具有竞争力、高效率管理的劳动力队伍。(2)设计并构建人力三级成本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对于人力三级成本的测算要充分考虑员工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划分;然后采用科学系统软件编制相应的会计科目及记账凭证对每个员工每月所发生工资、社保、福利、保险补贴及其他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核算。(3)具体会计处理:在企业中,除了人员薪酬外,还有福利和社会保险费等等支出。其成本构成包含以下四部分:1)工资;2)直接薪酬费用;3)间接薪酬费用;4)社会保险基金补贴费用。(5)收入总额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6)利润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金均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费或其他费用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采用了员工薪酬费用或直接薪酬费用的核算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岗位员工。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人员都认为应该按照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如果分清楚两者之间的概念和区别,就可以做到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了。实际上没有这样做过,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对人员费用进行了管理,但是依然没有很好地进行区分,无法做到系统科学计算人力成本。由于目前我国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对薪酬与费用管控脱节,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上工资增加等后果[1]。因此,在现有理论框架下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需要的人力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对这一人力资源三级成本管理体系要根据企业目前劳动力供给状态以及生产经营需要等因素而定。对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人力资源要进行有效配置;要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所以我们在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对现有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